欧洲和美国这两个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的“双反”行动,无疑让中国企业再遭棒喝。然而,处境艰难的国内光伏企业不断恶化的财务报表,也将为其授信的债权银行们拖入了危险的旋流。
事实上,自去年末,多家银行已经将光伏企业的信贷风险防控列入了重点事项。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防范和减少信贷风险”的天平两端,银行业显然开始向后者倾斜。
“光伏发电已经到了分水岭阶段,太阳能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时代已经来临。”李河君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发言底气有现实原因。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因薄膜电池不在美欧市场相继打出的“双反”牌中,行业优势或将凸显。
· 迫于主要市场的衰退和“双反”压力,5月末,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等17家中国光伏企业在上海举行联合发布会,声讨美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双反”调查。几乎是与此同时,李河君再度出手,落下了汉能控股海外布局的第一子。
6月5日,汉能控股与德国太阳能电池公司Q-CELLS签署协议,收购后者的子公司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的股权,并计划在收购完成后,提升Solibro在德国工厂的产能至100MW。
有分析认为,这笔可能高达5亿美元的交易,不仅给汉能控股带来技术方面的收获,同时也是汉能利用Solibro销售网络,向海外市场扩张的重要一步。
“汉能跟现在所有光伏企业的玩法不一样,他们是做出口,我是反过来做,以中国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李河君向记者明确表示,收购Solibro的战略意义是在技术层面,利用其高端装备能力装备国内产能,“我可不是要在德国大量卖太阳能电池板。”
和所有人的判断理由相仿,大市场、能源结构不合理、减排压力大、政府发展新能源意愿强烈。只是在时间点上,李河君十分笃定:“对于汉能来说,真正的市场在2013年。我相信,到了明年下半年,整个光伏市场肯定全都变了,国内市场将打开空间。”
“出口转内销”其实已是光伏企业的一种共识。2011年,国内光伏装机量同比增长了500%,已达2.9GW,这个数字预计在今年将会增加到5GW。
问题是国内市场有多大?至今,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组件有九成出口到海外,国内应用不足一成。而就在这一成之中,晶硅电池组件又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即便是今年国内光伏装机能够达到预测中的5GW,薄膜电池所占的份额也可能只有1GW。
从汉能控股入市后的一系列表现看,李河君似乎对未来信心满满。
在2009年年中杀入光伏领域后,不到两年的时间,李河君就一气在四川双流、广东河源、山东禹城、浙江长兴、江苏武进、海南海口等地投资兴建八个光伏产业基地。预计2012年底达成产能为3GW。
8 9 10 11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