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我国在内的全球光伏产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企业破产倒闭现象。为缓解企业经营困境和就业压力,德国光伏企业就中国光伏电池出口欧洲市场提出诉讼,欧盟委员会9月6日发布公告,决定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在全球光伏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下,限制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出口,不仅伤害中欧双方产业的利益,还将破坏中欧光伏产业相互依存、互利合作的关系。为减少经济损失,我国企业除在政府协助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外,还应加大对自身产业结构改造,尽快完成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升级,尽早摆脱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唇亡齿寒
此次欧盟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单起贸易争端。事实上,在再生能源产业链中,中欧双方属于“唇齿相依”的关系,无论欧盟最终对中国采取何种程度的惩罚措施,受损失的都不仅是中国一方。
近10余年间,中国光伏产业的终端产品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在产品性价比上占有很大竞争优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底,我国出口晶硅组件价格为1.70美元/W;今年8月,晶硅组件出口价格已降至0.7美元/W,不到两年时间产品降价幅度接近60%。由于物美价廉,在欧洲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中,中国产品占有一定份额。但与此同时,由于欧洲再生能源市场比较成熟,中国光伏企业每年都从欧洲进口大量生产终端产品的多晶硅、银浆等原材料及制造设备。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从欧盟国家进口的与光伏生产链有关的原材料和设备总额,累计已超过上百亿美元,对欧洲光伏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任何一项产业都可能涉及多个经济体的跨国供应链,一国企业在实行贸易保护的同时,很可能损害其连带机构或分包商。此次欧盟若果真对中国企业实施反倾销制裁,欧洲多晶硅企业以及光伏电池材料供应商、制造设备供应商等,都将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相关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将面临产品积压或供应中断的困难处境;欧盟国家数十万光伏产业工人将难逃失业的命运;长期使用中国光伏组件产品的欧盟企业因难以找到同等质、价的替代品,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上升、能源消费成本增加都将在所难免。
此次贸易争端还有可能让欧洲失去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透露,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终端市场目标将从15GW提升至21GW,并计划在2020年达到50GW。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实,中国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生产和应用大国。欧盟若对中国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振就业的初衷不仅不可能变为现实,最终结果会导致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