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并非一个无法打破的魔咒,也不能从赛维的失败就全盘否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赛维在打造全产业链过程中获得了收益,比如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鼎盛时期,赛维员工超过2.6万人,为新余、南昌、苏州、合肥和深圳等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马洪多晶硅厂仅从一个乡招工数量就达1000人。赛维常务副总裁朱良保在2011年一次讲话中介绍,赛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吸引各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盟,同时吸引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为解决农民工就业做出了贡献。
其次,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使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如果运作得当,全产业链的打造能够提高产能,扩大光伏发电的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科学发展。
从赛维自身来看,该公司打造全产业链最初的追求——降低成本,也曾有希望实现。赛维切入上游多晶硅环节的2008年,当时全球多晶硅的价格一路飙升至400美元/千克,赛维的设计成本为25美元/千克,可以看到项目投产后巨大的利润空间。中国常规能源的上网电价平均在0.2元/千瓦时到0.5元/千瓦时之间,如果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1元/千瓦时以下,加上各级政府给予的补贴,光伏发电就具备了与常规能源的竞争实力。
然而在赛维成功上市后,信心百倍豪赌般打造上下游光伏帝国之时,幸运并没有再一次光临。
赛维在打造全产业链最初的想法是追求低成本,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在财务状况紧张的情形下向上游多晶硅硅料业务扩展,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据悉,按照彭小峰的计划,硅料厂采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建造,他将工程和采购外包给了一家美国工程公司,而且所有设备几乎全部进口,这就使得成本激增。而当时国产设备也很先进,完全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据相关报道称,赛维1万吨产能的马洪多晶硅厂花费近100亿元,而国内另一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保利协鑫的6万吨多晶硅厂只花了200亿元。工程建设成本的激增,导致后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赛维多晶硅成本为30美元/ 千克,而保利协鑫的成本为18美元/ 千克左右。
不仅如此,在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向产业上下游发展,无疑风险较高。2008年年底,赛维的银行短期贷款已达到6.7亿美元。赛维内部员工曾透露,马洪多晶硅厂虽然设计产能1.5万吨/年,但从来没有满产过,而且自从投产开始,基本没有盈利过。
i美股分析师王毓明在采访时称,彭小峰最初在硅片业务中,尝到了“大规模快速占领市场”的甜头,因此想要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多晶硅行业中,但这样做风险是极大的。因为多晶硅属于化工业,真正的技术掌握在德国瓦克、美国Hemlock这样的生产商中,这些都是赛维在多晶硅行业直接竞争对手,显然当时的赛维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现在的市场情况是毛利率为正就很不错了,赛维依靠规模快速做大占领市场的思路,若放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可行,但在现在这个时期失效了,而且局面玩得太大,转不过来。”王毓明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