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中国光伏产业多年占领市场,依赖的一直是低廉的人工成本,和制造阶段的良好管理模式,以及中国低廉的资源价格。
任何人只要有钱,从国外买来设备就可以生产,这导致了一段时间光伏行业盲目无序发展,产能严重过剩。
2011年全球光伏组件新增的装机容量为29.7GW。而当前中国光伏组件产能总量为30GW,高出了全球的需求总量。与此同时,中国产光伏组件的价格也一路下跌,2011年下半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一路走低。到2012年年初,光伏组件价格已从2011年一季度的约12元/瓦,跌至约8元/瓦,目前更是降至6元/瓦左右。
产能过剩和价格低廉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在美国和欧盟遭遇贸易救济案件的重要背景。中国的光伏产业亟待调整和升级。
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从某种角度看,贸易救济案件对于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和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认为目前中国2000多家的光伏企业,通过优胜劣汰最后剩下三分之一后,将会达到一种平衡。
贸易摩擦仅仅是短时期内的事情,中国企业在美国和欧盟市场也不会“全军覆没”,孟宪淦对记者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总结经验,认真反思,使中国光伏产业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战略。”
他认为,当前光伏行业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工信部、科技部和能源局似乎都会牵涉到光伏产业,但是又都没有担负起真正监管的责任。光伏产业需要有相关的准入门槛,不能无序发展。
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发展光伏企业有很大的冲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不仅可以给当地官员脸上争光,其前期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也将迅速提升当地的GDP。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键的问题是,最终能否协调好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将规划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