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第一周,中国光伏企业将紧盯欧盟委员会的公告。
一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申诉,正放在欧委会的案头。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代表的几家欧洲企业向欧委会提交了申诉书,欧委会是否立案的决定将在上诉书提交后45天内做出。
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总金额约为204亿美元,如果该反倾销案件立案,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用“巨大打击”来形容这场新官司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并不为过,2011年,欧盟市场占中国光伏企业整体出口份额的56.94%,接近三分之二。
“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赚取加工费用和盲目扩大产能上,当面对反倾销案件时,压力必然很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表示,光伏产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立案成定局?
从法律技术的角度来看,“立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北京嘉润道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军对记者表示,历史上欧委会接受申诉的贸易案件最终都立案了。从专业律师的角度来看,立案应该已成定局。
此案和2011年美国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案是同一申诉方,均为Solarworld公司。只不过提交给欧委会的申诉内容,还仅限于“反倾销”一项。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般反倾销的调查期是15个月,而反补贴的调查期为13个月。如果9月初欧委会立案,那么两个月后,Solarworld很有可能再向欧委会提出反补贴的申诉,到时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将遭遇与美国市场一样的“双反”调查。
Solarworld副总裁Milan Nitzschke曾公开对欧洲媒体表示,在美国的案件中,政府在确定案件调查范围时犯了错误,使中国企业有办法规避双反税率,继续低价向美国出口,因此Solarworld在向欧委会提交的申诉书中,扩大了申请调查的范围。
美国案件的调查范围是“原产于中国大陆的多晶硅电池片生产的电池组件”。而中国企业的规避方法是把硅片送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例如台湾等地,加工成电池片,再拉回大陆进行组装,这样就成为了原产于台湾地区的电池片组装成的电池组件,从而规避了30%多双反税率。
solarworld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试图请求美国政府改正,但是没有成功。因此该公司在向欧委会提交的申诉书中把调查范围指向所有中国大陆生产的多晶硅电池和电池组件,不管其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是来自哪里的电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