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多晶硅企业大多未减产是有难言之隐的。多晶硅属于大型化工项目,一旦停产之后,设备和管道再启动的周期就很长,成本也很高。“虽然按照现在的多晶硅价格,大多企业都是在亏损,但是减产的损失会更大。所以大多都还在做。”佘海峰告诉《英才》记者,“但是硅片、电池企业,即使买了如此便宜的多晶硅还是不能实现盈利,因此很多都已经处于减产状态。”
“对电池板和多晶硅的企业而言,资金链压力比较大。”钟宝申说,“目前,下游电站系统运营商越来越具有话语权,账期就越拉越长,这就使得组件企业收账周期拉长,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电池企业,电池企业缺少资金就会影响到硅片企业,到最后各个环节资金链都比较紧张,而盈利却在不断减少。”
事实上,因库存存量造成的损失,还远远不及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损失。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场多晶硅价格约为20-25美元/公斤,与年初相比已经跌去了50%。而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依据保利协鑫公告“22美元/公斤”的生产成本计算,已经是微利甚至亏损。而“国内每家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一样,但是大多都高于22美元/公斤,很多都还停留在30美元/公斤的水平。”钟宝申告诉《英才》记者。
2011年初至10月,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已分别下跌了57%、55%和31%,逼近生产成本。而终端的系统商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是“下游企业的日子还可以。主要是价格一直在下跌,短期之内大家都有存货贬值的问题。”佘海峰所言并不虚。对于下游系统解决方案商而言,多晶硅价格下降引发的硅片、组件的价格滑落,为其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启动国内市场
两头在外,污染在内清洁在外……多年来,光伏产业虽然顶着“新能源”的帽子,但在国内却没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名声。不过,“真正的市场在中国。所有的企业没有中国市场就没有实现国际化。明年中国可能就成为世界重要的光伏市场。5年之后,中国光伏市场占到全球市场一半也是有可能的。”李俊峰对国内光伏市场颇具信心。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