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宁波太阳能也终于不差钱了。上市问题和国资的剥离便又一次提上日程。而就在这一年,新《公司法》出台,规定实际控制人变更后三年内不准上市,股权变更再度搁浅。另一边,2001年才成立的尚德,已然在施正荣的带领下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施正荣的财富也远超黄光裕和荣智健,一举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同时来的是国内手机生产商的集体沉沦,波导境况一日不如一日。作为波导的大股东,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如果在没有搞好手中上市资源的背景下,又想由另一家企业申请发新股上市,显然不太可能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宁波太阳能高层上市的热情,意外地遭到大股东宁波电子信息集团的反对,这无疑又是一盆冷水。
其实,宁波太阳能上市情结由来已久,这倒并不完全是它们缺钱,“企业不上市就发展不起来,上市公司的资金、品牌、人才、管理都不是非上市公司所能比的。”前宁波太阳能退休高管说。
即便不上市,国企身份对宁波太阳能的束缚也已经变得很明显。“经营性的企业保持国资背景会引起不公平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是要亏本的。国企讲级别,我们企业是正处级。但只攀比、讲享受,那企业如何存活?”郑飞说,“上市是一举两得的举措”。
2008年,宁波太阳能利润达到1.9亿元,上市似乎顺理成章了。就在高管们谋划上市之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有300多家光伏企业因此倒闭歇业,占据国内光伏企业总数的3/4。宁波太阳能的利润也在第二年降至7000万元。“在这个节骨眼上是没法上市的。”郑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