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写封信:
道德教育从学会爱家人开始
在英利三期工程厂区南大门的入口处,放置着一个写有“一封家书”的透明小信箱。
26岁的张淑文每次看到它,都有一种亲切感。
今年春节期间,英利集团策划了一场名为“一封家书”的活动,号召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员工为父母亲手写一封信,由公司负责统一邮寄。
作为英利集团下属六九硅业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张淑文到保定工作两年多来,很牵挂在张家口怀安县农村生活的父母。
“老爸老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张淑文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平时不好意思当面对父母说的心里话都写了出来,然后投到了那个信箱里。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半个月后,集团将他父母从老家请到了保定。住五星级酒店、参观厂区、逛保定的名胜古迹……一家人乐享团圆。
“后来,父母几次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们很放心,让我一定要好好干!”张淑文告诉笔者,“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两点,第一是对父母的孝敬需要行动,也需要表达,第二是明白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还有对企业、对社会的。”
在英利集团道德模范评选中,张淑文也当选了孝老爱亲模范。
“道德并不是干巴巴、冷冰冰的,道德需要伴着情感,而情感都是互通的。”集团工会主席张谦说,百善孝为先,他们就想通过激发员工对家人的情感,将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日常生活中,让中华传统美德的种子根植到员工尤其是年轻一代心里去。
据他介绍,在英利集团,还出台一项特别制度,要求员工每个月至少给父母一百元钱,为身边的父母洗一次脚。
一家民营企业为何如此看重员工的传统道德教育?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自由都不能突破做人的底线。当一个人对真善美与假恶丑丧失辨别能力,头脑中没有基本的道德观念时,背信弃义、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现象就会出现。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传统美德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作用不是过时了而是缺失了。”英利集团党委书记杨建忠说,只有打牢传统道德的基础,员工的职业道德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会有多少爱给别人?”
笔者在英利集团采访时,一批新员工刚刚结束了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多年来,新员工军训已经成为英利的一项制度。“一个优秀的企业就如同一支军队。军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团队中建立抵御各种危机的能力。”苗连生说。
“井冈山寻根”之旅、“西柏坡宣誓”之旅、庆祝建党90周年演讲和红歌会……这几年,英利围绕“红色文化”做足了文章。
据了解,近年来英利集团出版了《井冈山红色之旅演讲集》、《党员必读》等26种宣传册,累计出版59400册。正是在“红色文化”的宣传下,很多“80后”、“90后”员工第一次真切了解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抗大精神”、“两个务必”。
围绕道德建设,英利集团不断树典型、立模范,对员工进行表彰激励。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英利每年搞的评奖活动不但奖项设置多,而且不分新员工、老员工,只要积极上进,就有机会获得鼓励和认同。
“我就是受到了公司评奖的鼓励,不断成长起来的。”英利集团一公司硅片一车间26岁的韩伟最难忘的是,入职仅一年的他就在公司举办的线锯技能比武中获得了第一名。从此,这个专业上的门外汉就爱上了这一行,被公司聘为“首席员工”,还成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模范”。
“在英利,大部分员工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企业是他们的第二所学校,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并强化道德教育,才能收住他们的心,使他们稳稳当当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苗连生说。
8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