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安:这些年来光伏产业更多的是以资本运作为主,很多人认为只要砸设备、砸人才,就能有收益。这使得光伏产业出现了火热的局面。但是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整体上又显得有些冷清。所以,在当下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下,整个产业进入低毛利时代,是好事而非坏事。这样将促使一批低水平的企业退出,从而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
不过,我隐隐地感觉到,这个行业即将出现的技术革命很可能在电池领域。除了上游的硅料,电池是最具有技术含量的环节,这是一个突破点。现在国内电池总产能是40吉瓦,而全球今年的总需求量不超过20吉瓦,明显是供过于求,那么它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而硅片环节暂时不会出现太大的革命,因为它的投资比较大,完全重新翻牌,可能性比较小。
说到技术革命,此前凤凰光伏宣布利用多晶生产出一种类似于单晶的新产品准单晶,这会不会是一个过渡性产品?等单晶的成本降下来以后,它还会有优势吗?
孙志安:准单晶其实是用多晶铸锭的方式生产的单晶。单晶的转换率高,差不多在18%左右,多晶的转换率在16%,而我们用的都是一样的材料。准单晶最终的产品其转换率跟单晶差不多,一般在17.5%左右,但是多晶的成本低。所以中间的价值非常高,而且能耗也减少了。
因为单晶和多晶的用料基本上是相似的,它降多晶也会随着降,这个会对原来做多晶的企业产生影响,单晶的衰减要比多晶大。明年公司将跟一些大的企业合作推出新一代的准单晶产品,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力量逐渐让电站投资人接受这个产品。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公司在技术上的一个进步,这样产品成本就会变得很低,即便是用多晶的价格来卖准单晶产品,同样会有成本优势。
如今,在太阳能产业多种技术路径的当下,你觉得准单晶这个产品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吗?
孙志安:不是革命性的。很早就有人做这件事情了,它不是完全颠覆性的产品,彻底颠覆单晶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单晶还有它自己的市场。
只是我们认为不必用纯度这么高的硅来做太阳能电池。单晶对于硅料的纯度要求较高,是不是必须这么高?现在公司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准单晶硅片,其转换率可以和单晶相媲美。它是多晶的一个替代性产品,并使得原来的多晶水平更高,升级换代,但是单晶还是会有它的生命力。
分布式用电是趋势
目前,智能电网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当下光伏发电并网仍旧面临不少困难。你怎么看这两者的关系?
孙志安:随着光伏系统成本的大幅降低,光伏发电在我国大面积应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不过,我们仍需要政府部门给予光伏这样一个新行业更多的扶持,以及好的制度安排。例如补贴政策、电网接入等,扫清光伏电站应用的种种制度和技术障碍。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