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合同金额算,无锡尚德应是Hoko在中国最大的客户,根据无锡尚德2007年6月与Hoku达成的6.78亿美元十年供货合同,无锡尚德共需支付3000万美元的定金,但截至2009年,无锡尚德只支付了200万美元。2009年双方修订了合同,无锡尚德不再提供原先约定的3000万美元定金。
2009年6月11日,Hoku在收盘后宣布,因3.9亿美元的多晶硅厂建厂预算仍有资金缺口无法填满,加上太阳电池产业与多晶硅现货价均面临跌价压力,冲击到合约市场的需求,多晶硅厂能否顺利完工已出现变数,甚至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能否经营下去也成了问题。
“其他民营企业或上市公司对Hoku的预付款额都不算太大,危机之后也赶紧做了调整,所以Hoku要破产,别人不急,只有天威新能源急。”接近天威集团的人士说。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担心此前支付的7900万美元预付款无法追回,一方面也想乘机绕开关税壁垒,直接进军美国市场,天威新能源提出“债转股”收购Hoku。
2009年9月28日,双方签署正式收购协议。根据协议,天威新能源将其已付的7900万美元预付款中5000万美元转为Hoku股票及权证,在Hoku占股60%;同时,以每股2.52美元的价格另外认购1000万股Hoku股份,行权期七年;此外,将为Hoku提供5000万美元债务融资,并承诺必要时协助取得更多融资。Hoku取消天威新能源预付款中的5000万美元采购款,并承诺天威新能源未来采购多晶硅一年的价格降低11%。
收购需要得到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据了解,当时发改委、能源局的有关官员认为,在国家严格控制国内多晶硅产能增长明显过剩的情况下,还去境外投建多晶硅,“这本身就与政策不符”。
“当时天威新能源认为Hoku的多晶硅生产技术较成熟,工艺高效、节能,生产成本较低,用已不可能收回的预付款转为投资控股,可以尽量避免损失,同时还能获得Hoku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并推动天威新能源的国际化进程。”接近天威集团的人士说。
发改委为此专门成立专家组对Hoku进行调研评估,调研结果认为,Hoku采用的多晶硅技术虽是传统的改良西门子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产品质量、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并不具有先进性。“综合其技术水平、资金保障等考虑,不值得国内企业冒险收购。”一位参与过调研的专家表示。
截至2009年6月30日,Hoku多晶硅生产线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约2.43亿美元工程量,已支付项目款1.94亿美元。当时,天威新能源还提出沿用Hoku “定金模式”的运营思路,即再投入1.09亿美元实现4000吨产量,继续寻求客户预付款用于项目建设。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