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中,民营企业不仅是行业先锋,更是行业的主力军。据了解,超过90%以上的光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以至于有“民企挑起中国光伏大旗”的说法也并不为过。
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生存环境却不容乐观。一位人大教授给出一组数据也揭示这一现状。他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两年九个月,60%民营企业会在五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十年内消亡。国内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死亡10万家。”随后,有学者提出民营企业大量迅速的消失是市场集中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的观点。但是无论孰是孰非,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前民企的生存环境并不尽如人意。如何为民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正确引导民企持续发展是值得政府认真思考的课题。
毋庸置疑,任何来自政府的决策都会对一个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来自地方政府某些领导的个人决策,就足以影响当地一个产业的发展前途。国内曾出现某地方政府因领导个人意识不足,将一个产业推入困境的先例。但是如今,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产业链集群效应的作用,其实“孤木不成林”的道理并不深奥。
无论招商引资、项目招标,对于地方政府伸出的橄榄枝,民企一直都是乐于接受的。在光伏企业扩张大潮中一些土生土长的光伏企业纷纷选择出省外迁。以合肥市为例,近几年凭借优厚的招商政策与条件,将中国光伏三巨头聚集市内,一举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园区。
人大教授黄泰岩曾说过:“在能源领域,中国未来十年是一个产生机会的时期,是进入稳定状态发展前的一个发展良机。”政府更应抓住这个时机,做足改善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