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扩张还是被动选择?
选择美国,与美国越收越紧的“购买国货”趋势相关美国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最主要销售市场之一,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目前是主要的太阳能光伏产品采购商。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1月签署的军事授权法,对于美国国防部太阳能光伏产品采购必须是美国制造的限制,这使得到美国投资建厂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无奈之举。以赛维LDK最近的这次收购为例,被收购企业Solar Power Inc是美国加州工商业、政府、公用设施和住宅设施光伏发电系统的提供商之一。
由于中国产光伏组件产品价格普遍比美国低,随时可能来袭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更是企业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另一方面,继德国削减光伏电价补贴之后,4月6日意大利政府宣布至2012年底,将光伏补贴削减15%~20%,2013~2015年将光伏补贴再削减30%~35%。这使得尚处于快速增长中的美国市场成为中国企业进驻的理由之一,根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800兆瓦。
在王文琦看来,目前在新能源交易市场上,海外企业存在着几种明显的趋势:一些投资新能源业务的赞助商或因为资金正在退出这项非主营业务,从而寻求少数股权或被动投资,以分摊投资风险和支出;中型私有企业要么转卖资产,要么必须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加大项目投资以维持市场份额;位于产业链终端的企业将更多注意力转入产品研发而剥离经营性业务。
“我们看到AES这样的集团都正在新能源项目上寻求新的合作商,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样的机会将有可能使得自己真正加入到海外能源市场的运营中。”她说。
需获得金融和法律支持
“变成一个美国企业的投资商或者投资到美国成为制造商,是现在中国新能源进入美国的最好方式。尤其能够创造就业岗位,有利于部分规避政治风险。” 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贾安迪(W.Andrew Jack)如此表示。
但海外并购还需要众多因素的支持,其中国内金融市场的支持尤为重要。
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向新能源、环保产业累计投放了232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业务局副局长刘浩也公开表示,未来国家开发银行对新能源及环保产业支持力度还将加大。
王文琦表示,“缺钱”恰恰是目前海外新能源企业的窘境。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和美国经济复苏不理想都使得目前新能源企业估值偏低,“这正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一个的新趋势是,众多在美国并购的新能源企业,都会选择投资太阳能电站的新路径。从太阳能电池到太阳能电站,是从产品到市场渠道的延伸,在王文琦看来,这种对产业链的完善将成为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投资、并购的主要收获。
但贾安迪提示,现在中国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实施投资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交易结构,特别需要在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等方面降低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