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光伏大省,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全省产业产能是否过剩?自主创新水平如何?是否存在高污染、高能耗问题?面临哪些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编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
“过剩”现象两面看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江苏光伏产业于1998年起步,目前已成长为拥有4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的新兴产业,形成了从高纯硅、硅棒、硅片、电池到组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2002至2007年,该省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500多倍,太阳能电池和产值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
据了解,在暴利的诱惑下,光伏产业的很多投资集中在中下游,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屡见不鲜。“目前,光伏企业存在这样几种类型:上市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和一定规模;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进入时间较短,各项建设处在起步阶段;早期的民营企业,在第二轮发展中产能不断扩大,运营成本低,对利润要求低,采取低价销售策略;后期转型民营企业,投机成分大。”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
对于“过剩”,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应理性看待。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认为,要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过剩问题,“只有过剩才能创造可以‘挑挑拣拣’的机会,才能为市场经济营造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产品性能才能不断提高,成本才能不断下降。”
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承建商——中环光伏系统公司的总裁顾华敏说,2011年,可能迎来光伏市场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但从全球来看,在巨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尚未开发出来之前,不应过分渲染“产能过剩”,“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来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