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还需加快
让我们客观地了解一下江苏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介绍,目前该省已能生产单晶炉、清洗机、甩干机等部分设备,而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进口设备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用的50%至80%;还原炉、电池及组件等生产核心技术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系统集成、系统优化设计与跟踪系统技术等有所突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到去年10月,该省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获得的中国专利近547项,约占全国的13%。
施正荣说,光伏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来降低成本。他表示,过去10年里美国崛起的光伏企业只有15到20家,但是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技术,每个企业都具有独到的创新,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只注重制造而不注重科研,技术一直短腿,低水平重复建设,光伏产业可能就会重蹈某些行业‘国人喝汤、洋人吃肉’的覆辙。这并非杞人忧天。”
常州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担心的则是技术瓶颈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不希望看到等质量问题暴露出来后,再来伤害整个产业。”他说。由于光伏产品不像其他产品那样,在短期内就可以发现质量问题,通常需要6至8年的观察时间,这样一个漫长的“潜伏期”给了一些企业“钻空子”的机会。
事实上,一些人所持的“光伏产业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论断,也缘于一些多晶硅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较低。国外发达国家对多晶硅生产技术实行封锁,国内多晶硅生产商只能自行摸索,一些厂家便没有技术能力去实现低能耗、低污染。而值得庆幸的是,该省的中能硅业由于物料封闭循环和系统能量回收利用,万吨多晶硅进入了低成本安全环保稳定运行,目前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以下,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大型高效还原技术运用和各工序能量回收、系统集成,实现了多晶硅生产的低能耗制造,目前,生产一公斤多晶硅全流程电耗达到100千瓦时以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总体来说,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江苏光伏企业亟需克服两大瓶颈:一是近年来产业发展过快,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缺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检测技术服务、共性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