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岁末笔者曾撰文《2009,中国光伏这一年》,借以小结中国光伏产业惨淡至极的2009年。如今时间已经悄然来到2010年年底,《2010,中国光伏又一年》这样的题目肯定会第一时间跃然纸上,目的自然也一样。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只想用简单粗犷的线条来勾勒中国光伏产业2010年的大致运行轨迹。
或许因为是在至高点的突遇寒冬,中国光伏产业意欲重回正轨的愿望称得上强烈,因此,危机渐退之后的2010年理所当然地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
外需市场的强势回升,是2010年伊始中国光伏产业听到的首个利好消息。得益于全球宏观经济的复苏,各国特别是欧洲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贷款以及融资等重新放宽;以及由于政策的摇摆不定带来的德国光伏市场的抢装行情和美国等新兴市场的快速扩容,2010年初全球光伏领域投资重回正轨、需求上升,进而带动产业景气度的不断高升。
201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约7GW,不仅远远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更与去年全年总量几乎持平便是最重要的表现。而占据全球市场份额四成以上的中国光伏企业更是一扫2009年同期的阴霾,订单应接不暇、业绩续创新高、产能扩张提速成为彼时的主基调。以企业业绩为例:无锡尚德2010年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86.3%,达到5.88亿美元;英利绿色能源总净营收为3.59亿美元;天合光能销售收入同比增幅为155%;晶澳太阳能营收更是去年同期的8.2倍。而无锡尚德和天合光能的一季度出货量,分别较2009年同期增长了182%和155%。
不过,彼时的中国光伏产业也并非完全没有阻力。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迟迟不见好转,欧元贬值加速。从2009年圣诞到2010年6月底,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从“10字头”跌进“8字头”, 半年时间,欧元对人民币贬值超过16%。中国光伏行业80%以上的市场在欧洲,这个行业成为欧元贬值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对光伏企业的冲击也不言而喻。同样以企业业绩为例,2010年第二季度无锡尚德总营收首次突破6亿美元,达到6.251亿美元,同比增长94.8%;但从净利润来看则为亏损1.749亿美元,汇兑损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除了欧元大幅贬值的冲击之外,此时多晶硅的对外依存度依然居高不下,则继续困扰着中国光伏产业。虽然龙头企业保利协鑫2010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达到7032公吨,同比增长209.2%,但仍然改变不了产业的整体状况。2010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进口总量为1.933万吨。分月来看,1-6月进口量依次为:3158吨、2647吨、3239吨、3280吨、3222吨、3784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直处于高位状态。
进入2010年下半年之后,德国率先确定新的光伏发电入网补贴修订案,需求微降的影响或只是其次,由此带来的欧洲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的预期,则将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最大困扰。
谈不上是先见之明,6月底中国发改委发布“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公告,计划在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和新疆进行13个项目共计280MW的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的消息,应该更准确的定义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开启的趋势。但随后出炉的“13个项目中标价均低于1元/度,且全部项目均为央企中标”的结果,则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国内光伏市场开启方式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