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于全球光伏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对于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不过,“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持续攀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光伏厂商在全球排名节节高升”等一系列消息似乎又都在意料之中,根本无法在中国光伏产业“关键区域较为平静”的湖面上掀起太大的波澜。
不过临近岁末,情况似乎有所变化。先是9月27日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文件,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有关政策进行大幅调整,以及随后取消总计54兆瓦的2009年金太阳工程项目的补助资格,算是对“金太阳示范工程”这一独立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的一次小结。
而后的12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最新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支持措施,并表态力争2012年后国内的光伏运用规模不低于1000兆瓦(百万瓦),中央财政对关键设备中标给予50%价格补贴,则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光伏补贴政策逐步走向规范化、体系化的一大标志。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2010年岁末政策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眷顾”。虽然国内市场的开启步伐依然缓慢,但有了上述政策的“眷顾”,理应对未来的中国光伏市场有所期待。变化或者并不止这些,沉寂了许久的多晶硅领域暗流似乎也正在涌动。而一则“接近政府部门的人士表示,鉴于多晶硅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未来有关部门在多晶硅项目的审批上会逐步放开,既不会像过去一段时间‘一刀切’全部叫停,也不会简单地全部放开,而是区别对待,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的消息正预示着这种变化。
国内多晶硅领域的“沉寂”,众所周知。如果说金融危机的打击只是导火索的话,那么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38号文”的发布,则是一年多以来这种“沉寂”的决定性因素。
遥想当年,多晶硅投资是何其地受热捧。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许多上市企业纷纷涉足其中;2008年底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很多企业仍然逆市扩产;而到2009年6月底,全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