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陆立轩和妻子的小店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于是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凭着多年来在业界积累下的诚信和口碑,陆立轩的外贸公司频频接到大单。正当陆立轩的外贸公司做得顺风顺水时,2007年的一次“飞单”之痛,让他下决心创办自己的实业。
2007年4月,陆立轩接到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数额最大的一份订单———4亿元人民币。这份订单是由西班牙一家公司通过温州的代理商发来的。由于订单数额较大,外商提出到工厂考察,并要求查验产品的相关认证证书。这下难倒了陆立轩,不满足外商的要求,订单就要泡汤;答应下来,如果外商绕开自己,直接和供货企业交易,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思虑再三,陆立轩还是决定相信外商,带其到上海一家供货企业查看。
但事情的发展还是验证了陆立轩的担心。外商和供货企业见面后,很快就将他撇在一边,直接做起了买卖。“这份天价订单成就了上海这家企业,但按照最低5%的利润算,我的外贸公司至少损失了2000万元。”陆立轩说。
巨额订单旁落,让陆立轩非常郁闷,但抱怨解决不了问题。陆立轩下定决心创办实业,自己生产太阳能产品。这时,早起“扫街”发传单认识的一个客户也非常看好这一产业,成为了公司的股东之一。
经过一年的筹备,2008年4月,浙江金禧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陆立轩向自己的太阳能梦想又迈近了一步。
金融危机突如其来
冷静应对化险为夷
正当陆立轩在太阳能设备生产领域大显身手时,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了他几乎致命的打击。受金融危机影响,合作伙伴在其他领域的资金链变得紧张,无奈从公司抽资,全身而退,将一副尚未开张的烂摊子扔给了陆立轩一个人。厂房租好了,生产线建立了,员工招进来了,但订单却没了。陆立轩一筹莫展,甚至一度产生了甩手不干的想法。但对这一产业前景有着清醒认识的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坚持。“太阳能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原材料却越来越便宜,只要能坚持下来,一定会活得很好。”
陆立轩说,自己的运气还算好。公司2008年4月成立后,由于线路问题,一直拖到7月中旬才供电,当8月份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凸显时,他的工厂尚未开工。唯一的支出就是厂房租金和员工工资。这让他有了得以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