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隆基创始人、总裁李振国是件在现场会稍感枯燥但随后又会让人会心一笑的事情。面对媒体,他永远正襟危坐,不四两拨千斤,会“固执”地把话题带到他想表达的内容上;他当然非常聪明,但从不锋芒毕露,也很难挖掘得多么深入。当笔者试着询问诸如当年辞职创业,后面又两次冲击IPO失败,差点就没有曾经超5000亿元市值的隆基,面临逆境时会不会觉得煎熬?他也只是淡淡说道:“其实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我觉得我挺幸运的。”

光伏产业的成长,像极了我们的一生。真正要争取的话语权不在能源体系,而在经济体系。

上周六,10月12日,央视《对话》栏目邀请朱共山、刘汉元、高纪凡、钟宝申、李东生、李仙德、陆川七位光伏领袖共聚一堂,笔者也在现场看了他们针对中国光伏现状与未来的对话。他们都很真诚的在为行业寻找出路。10月15日,行业又召开了“反内卷”的会议。但笔者认为,这些举措并不能结束光伏产业内卷现状。
No.1光储平价比想象得更近2004-2020,光伏产业经历16年的快速发展,终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平价上网,甚至低于火电价格。2021年以来随着光伏的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制造成本进一步下降,光伏
天合富家5A级户用光伏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户用光伏行业发展。本期“大咖说 5A”邀请到了碳索新能-索比光伏网总编 曹宇,一起来看大咖观点…
笔者年初对于光伏产业破局做的三大预判——“大”、“高”、“强”,即“以顶层设计和创新拓展大市场”、“以专利建立高壁垒”、“政府出手进行强约束”,现在看当初的设想已得到了初步印证。N型电池光伏专利战打的

刚落幕的德国慕尼黑光伏展上,光储深度融合的行业趋势更加显著,储能产品几乎成为各家展台的标配。而在10年前,只有欧洲少数几家企业和特斯拉在慕尼黑展上展示过储能产品,国内对光储一体几乎一无所知。彼时,在业内不解的目光中,曹仁贤在合肥开辟了新业务——储能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而现在,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已连续8年中国企业第一,更是以光储为核,不断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年初笔者曾发表《内卷、演化与变革,光伏“寒武纪大爆发”与马尔萨斯发展陷阱——光伏的2024》一文,阐述了光伏产业震荡的原因、走势与破局思路。先看看近半年时间,哪些观点已经得到验证:• 头部企业进一步扩张。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 SNEC 展会上,N型产品已成为展会绝对的主角。除TOPCon 之外,亦有 HJT、BC、钙钛矿叠层类产品展出。从组件功率上看,600W-700W大功率组件比例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