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实施全面关税政策,该政策将对主要光伏制造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光伏产品分别征收最高达49%的惩罚性关税,引发行业震动。
在4月2日最新的声明中,特朗普宣布对多个国家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并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统一征收10%的关税。
其中,东南亚国家成为重点打击对象。特朗普宣布对来自越南的产品征收46%的关税,泰国36%,马来西亚24%,柬埔寨49%,并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34%的关税。
与此同时,欧盟(20%)、印度(27%)、韩国(25%)、老挝(48%)、印尼(32%)和中国台湾地区(32%)等也被特朗普列为“最严重的违规者”,这些地区的关税均高于10%的统一税率。
老挝、印尼的高税率也出人意料,因为有不少中国光伏公司避开“热门4国(越、泰、马、柬)”,前往印尼、老挝设厂,如天合光能(Trina Solar)、云程光伏(Sunova),以及刚刚宣布印尼工厂新进展的海钜星(Gstar)等。
其中,天合光能印尼工厂于2023年宣布,产能为1GW电池组件项目,计划2024年三季度投产,该项目的合资方是印尼国家电力公司。
美国的关税政策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在老挝和印尼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这些关税将由从相关国家进口商品的美国公司支付,而企业可能会通过涨价将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对东南亚国家的关税措施及对中国产品的进一步行动,可能会对美国太阳能行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图片来源:PV Tech
东南亚光伏谁受冲击最大?
美国从东南亚进口的太阳能组件、电池及其他零部件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地区,其中电池可能尤为重要。
根据美国商务部(DOC)的数据,正在实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AD/CVD)调查导致从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价格上涨。与2024年相比,来自这四个国家的进口量已有所下降。
尽管如此,东南亚国家和韩国仍占美国进口太阳能电池的绝大多数——2024年超过12GW,以供应其不断增长的组件制造业。如今,这些电池可能会变得更加昂贵。
图片来源:东南亚光伏市场研究报告
根据东南亚光伏市场研究报告不完全统计,2024 年隆基绿能在东南亚组件市场的份额约为20%,天合光能为18%,晶科能源为15%,晶澳科技为12%。欧洲企业如 SolarEdge、SMA 等在逆变器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东南亚四国中,以越南为首,组件产能布局最大,约近40GW。主要包括晶科、隆基、晶澳等中国企业和VSUN等企业。其中,隆基绿能越南基地: 电池+组件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约10%。应对双反措施: 在美国俄亥俄州投产5GW组件工厂,以供应本土市场。
晶澳科技越南布局:1.5GW硅片产能+3.5GW电池项目(2022年投产)目标打造全产业链闭。应对策略:计划从美国工厂(如收购的得州工厂)发货,并探索其他海外产能。
天合光能东南亚网络:在泰国、印尼都有布局,但越南市场占东南亚总份额的15%-50%。迁回战术:通过美国合作公司(5GW产能)保障出货。
晶科能源越南工厂:TOPCon组件产能,2024年投产即近满产。突围路径: 加速美国产能释放,并布局中东等第三国供应链。
图片来源:东南亚光伏市场研究报告
关税有时被视为支持国内制造业对抗国际竞争失衡的工具。尽管美国此前认定中国企业通过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并以不公平的低价“倾销”太阳能产品来规避贸易壁垒,但美国仍广泛依赖由这些企业主导的进口供应链。
根据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的数据,尽管美国已建成约50GW的光伏组件产能,但这些工厂的零部件(包括电池)供应仍高度依赖东南亚进口。电池产能则远远落后于组件产能。
最终,在东南亚运营的中国企业可能会将产能和生产技术转移到受冲击较轻的其他地区。
印度能否从中受益?
在特朗普的贸易打击中,印度仅被征收27%的“对等”关税,受到的冲击相对温和。
近年来,印度的太阳能制造业产能迅速增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的数据显示,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该国的组件产能翻了一番,电池产能增长了两倍。
由于对美出口的关税溢价相对较低,随着印度制造业基础的扩大,未来其产品可能对美国组件和电池进口商更具吸引力。
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南亚地区主任Vibhuti Garg表示,短期内,那些已经向美国发货的印度制造商将受到冲击,但她指出“部分供应可以转向满足印度国内需求”。
从长远来看,Garg认为对中国等国家征收的“极高”关税将使印度太阳能产品在美国市场保持竞争力。她表示:“如果美国真的想实现清洁能源目标,那么印度光伏产品在美国可能仍有需求。”
最后,附一张部分国家对等关税表: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