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江苏省鼓励发展平价上网光伏项目、申报国家领跑者基地

发表于:2019-03-26 10:08:23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1.继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

深入推进《江苏省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改善空气质量、倒逼产业转型、优化能源结构三大目标,持续推进燃煤锅炉整治,钢铁、化工、煤电等重点耗煤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省内非化石能源和区外来电规模稳步扩大。按照“分类施策、明确任务”的思路,分类设定电煤和非电煤减煤目标,系统推进减煤工作,重点突出钢铁、化工、焦炭等重点耗煤行业结构性减煤。到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减少3200万吨。

2.推动可再生能源增长。

坚持把可再生能源作为保障能源供给的重要组成、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科学发展风电,坚持海陆并举、以海为主,2020年风电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坚定不移发展光伏,鼓励发展技术先进、就近消纳、平价上网的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宝应、泗洪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全力支持阜宁、沛县等地申报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扩大我省光伏应用规模。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沼气直接利用等多形式利用。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达到2600万千瓦,占省内电力装机的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

3.加大天然气输储规模。

以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应急调峰能力为目标,全面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进中俄东线江苏段、青宁线等主干管网建设,加快省沿海输气管道建设。积极推动中海油滨海LNG项目建设,抓紧推进华电赣榆、协鑫如东LNG接收站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开展沿江LNG接收站布局研究,加快推进实施长江干线江苏段LNG加注码头布局方案和省内河船用LNG加气站发展专项规划。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利用规模达到320亿立方米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5%以上。

4.促进能源系统提效。

推进园区集中供热,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和提高供热能力,优化集中供热设施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9年底前,按照热电联产规划要求,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全部关停整合,鼓励苏南地区关停整合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小热电。以分布式为重点,有序推进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展,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以及多能互补等各类国家和省级试点,促进能源供需实时互动、就近平衡、梯级利用。以降成本为目标,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尽早实现风电发电侧平价上网、光伏用户侧平价上网,积极稳妥推进售电侧改革和增量配网业务试点改革,降低终端用能成本。

(七)健全园区监测监控体系,提高管控能力。

1.建设园区自动监测站网。

强化对工业集聚区的监测监控,根据各园区水系及污染特征,在下游河段增设水质自动站,配备水质五参数、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毒性、流量等监测指标;对全省52个以大气污染物排放为主的省级工业园区,结合园区实际情况,按照城市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站的标准,每个园区上下风向至少各建设1个园区环境空气VOCs自动监测站。到2020年,建成全省化工园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网,形成新型污染物监督模式,动态反映环境污染状况,实现重点控制区域环境污染快速溯源。提升园区监测能力,制定年度环境监测方案。

2.加强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控与预警。

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重要核设施流出物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以及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

3.提升园区监控预警能力。

在园区内、园区边界、重点企业厂界、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处,全面建成园区大气预防预警监控点,逐步加强对特征污染物的自动监控,实现非甲烷总烃、恶臭等特征污染物及其他无机有毒有害气体在线监控。在周边敏感水体、污水厂总排口下游安装具有地表水常规指标、特征污染物监测指标的自动监控设施,加大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和在线监控设施监管力度。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在线工况监控、污染物在线监测以及在线监控设施。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建设视频监控系统。

4.提高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质量。

建立重点排污单位清单管理制度,自动监测数据要实现与各级监管部门联网。加强对自动监测的管理,专门用于在线监控、自动监测的仪器设备及运行管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定期申请计量检定或校准,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自行监测原始数据全面直传并公开。建设升级完善全省统一、省市县三级共享的排污单位自动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并与环保地税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重点排污单位自行或委托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监测数据完整有效。

5.推进园区环境信息与监控预警平台建设。

建立化工园区自动监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和标准,指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风险级别的园区分类建设。建设全省化工园区数字化采集系统,实现化工园区监控预警系统与省环境应急指挥平台的无缝对接和数据传输。开展园区生态环境监控、排污单位生产治污排污全过程工况监控、排口污染排放监控、污水厂生物监测、固废产生储存运输处置监控、园区厂界周界周边敏感点环境监控、园区风险源监控、园区视频监控等八类监控系统建设,构建工业园区“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2019年底前与省级“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联网,实现省、市、工业园区三级信息共享、透明管理,提升园区监控能力,实现对工业园区的一体化监管。

三、重点工程

重点推动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工业集聚区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工程、污泥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工程、工业集聚区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工程、工业集聚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程等七大类工程,共1195个项目,总投资1754.23亿元。所有项目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或省相关规划。

1.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规划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含城镇和农村)项目共计479个,总投资950.19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以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519.34万吨/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9096.64公里,提标污水能力343.59万吨/日、改造城镇污水管网951.89公里;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9069个村庄,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7562.01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77万吨/日。

2.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规划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共计206个,总投资158.6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以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131.56万吨/日,新增工业废水收集管网1496公里,提标工业废水处理能力68万吨/日。

3.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规划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共计190个,总投资380.3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新增生活垃圾转运能力41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39700吨/日、餐厨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能力5704吨/日、建筑垃圾处理能力1714.90万吨/年。

4.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工程。

规划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共计77个,总投资143.51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289.34万吨/年、飞灰处理库容525.98万立方米。

5.污泥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工程。

规划污泥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共计58个,总投资43.8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新增城镇污泥处理能力7052吨/日、工业污泥处理能力1042吨/日。

6.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工程。

规划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共计61个,总投资56.26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以新增供热管网151.03公里,新增供热能力4365吨/小时,新增燃气输送管线606.22公里。

7.工业集聚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程。

规划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共计124个,总投资21.45亿元,包括工业集聚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工程、工业集聚区及周边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站点建设工程、工业集聚区环境监控预警平台建设工程等三个类型。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统一监督、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以本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为引领,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负责统筹监督本方案的实施,市、县(市)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落实本方案的各项任务和项目,省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财政、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水利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精心指导、协调推进各条线工作,着力形成政府负责、指挥部统筹监督、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实施格局。同时,各级政府要把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区域内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

(二)加大各类资金投入。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法依规拓宽融资渠道。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和新增债券资金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有一定收益的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探索试点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加大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合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并通过对社会资本适度让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支持省生态环保发展基金在各地设立市场化子基金,鼓励地方各级政府、环保部门支持子基金投资当地环保产业项目,并积极向子基金推荐优质环保产业项目,促进省内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三)创新运行管理方式。

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投融资、技术服务、项目管理等方式推动全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对环境基础设施进行集中式、专业化运营维护,在保证环境基础设施高效稳定运行的同时,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人财物的利用效率。

突破传统监管手段,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打造系统的环保信息监管平台,实现现场检查、环境数据与环保部门联网全覆盖,实时记录传输企业、园区的各类排污数据,并定期对公众公开,推进重点企业强制实行特征污染物排放数据实时公开,引导舆论监督并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形成实时监控、现场检查、舆论监督为一体的监管体系。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新闻排行榜

本周

本月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