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车间或办公室里,跟同事讨论今年的暖气热不热时,你是否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要在零下10多度的野外进行巡检。
当你跟同事聊着,这个周末回趟家看看年迈的父母,或下班了计划带着孩子到商场转转,或是准备约三五好友叙叙旧时,你是否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从他们工作的地方回到家乡有1000多公里,只能每三个月回次家。
当你抱怨这几天食堂的饭不好吃,琢磨着中午出去改善下时,你是否知道,有这样一群人,每当大雪封山,他们正常的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
也许你会说,这么艰苦,工资肯定高吧!如果每个月多几百块钱补贴就算高的话,那离家近的地方这样的工作应该有不少。也许你会说,成年人的世界谁都不容易,但是真正的不容易,不是身累,而是孤独。
这些人,就是英利云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鹰运维”)的驻站运维人员。今天,小英将带着大家走进他们的工作、生活,近距离体验一下他们的酸甜苦辣。
这里是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美丽的自然风貌,英利20兆瓦光伏电站就坐落在这里。电站占地面积980亩,所在区域为山地丘陵,海拔在900-980米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电站建成投运后,累计发电71920.77千瓦时,在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促进当地旅游观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示范和推动作用。
这是一个只有3个人的小团队:站长刘韶龙、值长郭军超、值班员翟宏浩。
刘韶龙,积极上进,为人热情,善于沟通。2010年入职英利,从基层走出来的运维骨干,经过涞源、曲阳、邯郸等多个电站的历练,2016年8月开始负责通辽电站至今。
郭军超,踏实肯干,勤勤恳恳,英利老“兵”。2003年入职英利,拥有多年的动力供应、电力保障方面的经验,2016年9月到通辽电站工作至今。
翟宏浩,90后,思维活跃,努力上进。2017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电气自动化专业,2017年6月到通辽电站工作至今。
电站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驻站员工特珠的工作环境,几乎与外部世界隔绝、长期单调、孤独、远离家人的寂寞——平均每三个月才能与家人团聚一次……这些成为驻站运维人员长期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冬天是这些驻站的小伙子们最难熬的时期。
气温极低,干活不方便。在这种季节里,手机会冻得自动死机,曾经有设备维修厂商的笔记本液晶屏在现场处置故障时给冻坏了。手直接触摸设备会被粘住,带上手套不方便操作甚至没办法操作,有时设备被冻住无法打开柜门,而蛮力打开设备就会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能通过想办法,一点的一点克服困难。
遇到大雪封山,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2017年12月,站里仅有的一口井结冰彻底没法用水了。期间大家想了各种办法解决用水问题,先是用车去拉水,但是车子经常冻得打不着火或者由于大雪封路,一出去就被陷在雪里。他们只能拿暖瓶去河里打水,或让其他电站开着车给送点水。就这样,一直坚持到6月初井水结冰才融化,站里才结束了到处找水喝的日子。有一次,天冷车子打不着火,打车买菜后,回来时司机说什么也不往山上送,大家只能抬着生活物品徒步回站。
去年冬天,通辽电站所在区域突降暴雪,组件上盖了厚厚一层雪,严重影响电站的发电量。此时白天户外温度已降至零下33度,等着雪自然融化已然不可能。刘韶龙就带着两个同事,铲出一条路来,再把组件一块块从雪里挖出来。郭军超为了让组件干净些,用雪球擦板子,虽手冷但很有效果,在这么冷的环境中,每个人身上都能干出汗来。
为丰富大家的工作生活,让每个人以更饱满的状态面对枯燥的工作,三个小伙子受英利“三像文化”启发,总结了很多跟“三”相关工作心得:如“三互”倡议,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个倡仪虽然很简单,但具体到工作上内容却很丰富:工作时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员工行为方面互相提醒一下注意形像,对外互相提示一下注意礼仪细节问题,生活中互相鼓励一下,互相帮一下,早上起床互相叫一下,纪律面前互相监督一下等等……就这样营造出了更加和谐的同事关系。“三知三会”:全站人员知道电站设备的分布情况,知道全站重要设备参数、知道设备运行状况;三会:会电站设备操作、会看电气图纸、会得当处理突发事件。“三勤”,即手眼要勤、腿要勤、脑子勤……这样的总结还有很多。
刘韶龙经常跟同事们说:“环境差不是干不好工作的借口,只有干出成绩来,这么付出才有意义。”
2017年,在全体运维人员的努力下,通辽电站超额完成了发电目标。刘韶龙说,他们有信心创造新的成绩,继续超额完成发电目标。
如歌曲《往后余生》中所唱,“在没风的地方找太阳,在你冷的地方做暖阳……风雪是你,平淡是你 …… 目光所致,也是你。”在今后的日子中,云鹰运维的小伙子们,将继续进步,不负所托,守护雪域丘陵这抹靓丽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