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8个月的筹划之后,7月30日晚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其价值50亿元的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正式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根据规划,通威股份此次所获资金将用于包头及乐山总计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借此将多晶硅产能将从目前的2万吨提升至7万吨,生产规模进入全球前三。
通过wind数据统计,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这也是“5·31新政”实施后,国内光伏行业首单获准发行的融资案例。
针对上述事项,记者致电通威股份,其副董事长严虎表示,通威可转债获监管层的审核通过,对于整个光伏行业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国家及资本市场对发展光伏信心和决心并没有改变。
新政后订单稳定价格随行就市
“5·31新政”出来之后,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国家会限制和控制光伏的发展,但国家真实本意不是这样的状况。”严虎如是表示。
严虎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光伏新政主要是缓解国家财政补贴压力,也是适度控制下光伏行业发展的节奏,引导让大家加快往平价上网方向发展,帮助光伏行业持续稳定良性的发展。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发展光伏信心和决心并没有改变,而是为了对光伏产业结构性优化和调整。
随着新政的实施,很多光伏企业停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调、相关个股股票大跌,就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是否还能够支持光伏产业发展,这些被外界高度关注。严虎坦言,通威股份可转债获批是非常不容易,对整个光伏行业来说,这具有其指标性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从资本市场看,证监会和国家各部委,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还是新政后行业究竟怎么发展?通威也积极的向证监会阐明国家的政策,特别介绍通威股份多晶硅项目具有全球规模的质量和成本效率优势,项目是主要替代国外进口的民族工业,这些优势的得到监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高度支持。
公告披露,通威股份此次可转债投向的包头和乐山两个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于2017年10月左右进行实质性开工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0月前后建成投产。
根据通威股份测算显示,包头、乐山多晶硅项目将合计实现营收50亿元左右,净利润则分别达到8.8亿元、7.9亿元,预计财务内部收益率在30%以上。截至到2018年6月底,包头、乐山多晶硅的投资进度分别是42%和31%。在多晶硅销量方面,2018年~2020年期间,通威股份客户意向采购订单分别是1.68~1.74万吨、7~7.06万吨和8.5~8.56万吨。
据严虎透露,通威在手多晶硅意向采购订单是“5·31新政”之前签订的,但是主要客户主要是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光伏龙头。目前,这些客户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和扩张速度并没改变,通威股份与光伏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锁定一定多晶硅采购量,而价格则是随行就市。
通威旗下多晶硅仍满产满销
受“531 新政”对补贴执行时点的要求,已经纳入2017年及以前建设规模补贴范围的项目,在今年6月30日前并网投运的继续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
截至2018年6月30日,通威股份累计并网规模848MW,其中3个“先建先得”项目合计60MW需根据未来获取指标时点确定补贴标准,其余已并网的788MW项目将不受补贴政策下调影响。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通威股份在6月30日后尚处建设中的项目共5个,总规模270MW。其中,2个领跑者项目合计200MW已确定电价,其余3个项目合计70MW会受到补贴政策下调的影响。因此,截至到2018年6月30日,通威股份受“531 新政”影响的项目合计130MW,占已并网和在建项目总规模1118MW的比例为11.63%。
由此,通威股份认为,受新政影响电站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规模的比例很小,这130MW项目对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的影响十分有限。短期内,补贴政策退坡将一定程度上制约光伏电站项目的未来收益,同时该政策也将有序传导至行业的中上游,从而使系统成本逐渐下降;但其主要产品多晶硅、电池片价格随行业的变动出现下降,这将一定程度影响其2018年相关业务的盈利。
“531 新政”实施以来,在光伏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通威股份旗下多晶硅、电池片项目仍保持满产满销,充分凸显了公司领先的成本、规模及管理优势。
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曾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2016年,中国生产的多晶硅第一次突破自身需求量的50%,2017年有望达到55%,今、明两年可能会超过60%或65%。到目前为止,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多晶硅企业,在未来三到五年没有任何一家有扩展产能的计划。
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中布局全面,在硅片、电池片和组件领域均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上游多晶硅环节,目前国内产量不足。目前,中国每年仍需从海外大量进口,2017年自海外进口多晶硅比例仍超过40%。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主要多晶硅企业包括江苏中能、新特能源、通威股份、洛阳中硅等,分别拥有产能7.5万吨、3万吨、2万吨和1.8万吨。待此次可转债项目完成后,通威股份的多晶硅总产能将从2万吨提升至7万吨,今年底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大光伏供应商行列,并成为国内第二大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