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复苏又添新证。
8月15日,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收161.24亿元,同比增长29.39%;净利润14.51亿元,同比增长58.01%。
“光伏行业正在脱离去年‘531’新政的影响,以通威股份为首一批光伏行业领军企业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再一次地佐证光伏行业的复苏加速。”财通证券分析师龚斯闻表示,“随着国内外需求的上升,具有产业链优势的光伏企业将受益明显。”
这意味着,经历过史上最严的“531”新政洗礼后的光伏企业,又将迎来一轮新的增长期。
光伏行业复苏加速
从去年“531”新政至今,光伏企业经历一年多的洗礼后,上市光伏企业陆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单。
WIND数据显示,在统计的2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共有15家企业在上半年公布或预告盈利,占比7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链上占据优势的领军企业,盈利能更加突出,成为光伏行业复苏的“风向标”。
其中,隆基股份预期净利润达19.61 ~ 20.91 亿元,堪称“盈利王”;紧随其后的是通威股份,上半年录得14.5亿元的净利润,增速达到58%;位列第三的科华恒盛预期净利润则为7.89~9.4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多晶硅价格连续下跌的影响,位于上游多晶硅环节的企业净利普遍下滑。
根据财报,保利协鑫光伏材料业务亏损13.11亿元,上年同期利润为2.56亿元。保利协鑫在财报中指出,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持续不利,多晶硅面临的价格压力大于预期。新特能源2019年上半年多晶硅平均销售价格则较2018年同期下降43.03%,导致净利润下滑。
不过,作为上游多晶硅环节领先企业的通威股份,则为多晶硅环节的企业盈利改善提供了“范本”——节省成本,提高单晶硅产能。
通威股份半年报显示,在上半年高纯晶硅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其高纯晶硅业务仍然维持连续盈利状态。
“上半年,为适应市场对单晶用硅料需求的大幅上升,公司提升了单晶用料的比例。目前,其原有2万吨项目单晶料占比已逾80%,预计年内8万吨高纯晶硅产品中的单晶料占比可达80%-85%。”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介绍说,“根据目前项目运行的情况统计,生产成本可降至4万元/吨以内。”
与此同时,组件企业业绩相对稳中有升,包括隆基、东方日升、中环、中来等企业净利增幅均在40%以上,其中东方日升预期净利润增幅在279.28%~307.83%。东方日升在财报中指出,业绩变动的原因是与去年同期相比,本期公司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产量增加、相关光伏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增加,相应销售利润增加。
整体来看,上半年光伏政策于5月份出台导致国内市场启动稍晚,与去年相比,仍有10家企业净利润下滑,这其中不乏有连续亏损的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是受上半年国内政策落地较晚,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龚斯闻分析认为,随着下半年国内补贴项目和平价项目的相继落地,国内需求有望集中爆发,光伏企业下半年的盈利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据财通证券最新的研报称,具有规模和产业链优势的光伏领先企业则受益明显。其中,通威股份被给予“买入”的评级。
80后少帅展露头角
半年报显示,通威股份因农牧及光伏业务产销量提高,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1.24亿元,同比增长29.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51亿元,同比增长58.01%。
据悉,通威股份以农业及太阳能光伏为主业,形成了“农业(渔业)+光伏”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在农业方面,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其中,水产饲料一直是通威股份的核心产品,也是其农业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在光伏新能源方面,通威股份主要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同时致力于以“渔光一体”为主的终端电站的投建及运维。
今年5月8日,通威股份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创始人刘汉元卸任董事长一职,谢毅正式“接棒”当选新任董事长之位。
谢毅现年35岁,2011年正式进入通威集团,在过去六年间,带领通威太阳能走到了光伏电池全球第一的位置。
2013年,谢毅因“操盘”收购赛维合肥工厂,8.7亿元的收购价令谢毅收获了“通威史上一天之内花钱最‘多’的人”称呼。此后,谢毅带领着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下称通威太阳能,前身为赛维合肥公司)摆脱频临倒闭的窘境,并在2014年,通威太阳能运行首年即实现扭亏为盈,5年时间内,通威太阳能产能规模扩大了10倍,销售收入增长了100倍。
随着80后的谢毅开始接掌通威股份,被市场解读为通威股份更“偏爱”光伏新能源。
根据公告,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原有的2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实现满产满销,随着技术攻关的突破,截至目前,单晶用料比例超过了80%。通威股份在包头和乐山各2.5万吨新建产能已分别于2019年3月、6月达到了100吨/天的产量,各项主要消耗指标均超设计预期,生产成本符合4万元/吨以内的既定目标。
“新的产能技术水平都能逐步达到单晶占比在70%~90%。”严虎表示,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实际产量可做到设计产能的140%左右,单晶用料占比将陆续在2019年三、四季度达到80%-85%的高效水平,加速进口替代进程,进一步缓解国内单晶用料供应不足的局面。
截至报告期末,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分别位于乐山和包头两地;太阳能电池产能12GW,分别布局在合肥和成都两地,另有在建高效单晶电池产能8GW,预计在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相继建成投产,届时通威股份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至20GW;随着行业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其在太阳能电池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通威股份的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其竞争优势也在进一步突显。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以来,通威股份已四次主动调低电池片售价。根据其最新发布的8月电池片定价,单晶PERC和多晶、铸锭单晶电池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156.75mm尺寸的单晶PERC电池跌至1元/W,较上月下降13.8%;铸锭单晶PERC电池跌至0.95元/W,较上月下降12.8%。
不过,产销量增长的同时,也给通威股份带来了应收票据及账款上升的压力。
上半年,通威股份应收票据同比增长161.88%至27.53亿元,主要因光伏板块经营规模扩大,相应采用票据结算增加所致。
同期,其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至33.9%至15.6亿元,影响因素包括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增加、饲料销售业务因旺季到来对长期合作且信用好的客户按惯例进行的适当赊销增加等。
截至6月底,通威股份负债合计为269.26亿元,包括流动负债174.02亿元、非流动负债95.24亿元。其中,需要在一年偿还的银行借款为48.99亿元,还款期超过一年的银行借款为16.33亿元。
在半年报公布的当天,通威股份还公告称,拟非公开分期发行总额不超过30亿元的绿色公司债券的预案。
严虎介绍说,“去年年底资产负债率64%,今年半年报负债率已降至61%。待我们今年已发行的50亿可转债转股后,从目前的数据测算资产负债率会降至50%左右,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
显然,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在金融机构对于通威股份的持续支持上得到了体现。据严虎透露,“金融机构在去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对通威在资金及资金成本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相对于去年改善了很多;投资者对光伏行业和通威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高度认可。”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