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大家还在消化531新政带来的市场变化,那边厢江苏10MW屋顶无补贴项目就敲锣了。并且卖点还包括“在没有国家补贴的前提下,业主只需5年就能收回全部初始投资,剩下的20年轻松享受光伏系统带来的电价红利”。 照这样说,补贴不降简直没天理了。
但是这个项目的边界条件被大部分人忽视了,“凭借与组件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该项目组件采购可以获得一定优惠,支架自己制造,屋顶所有权归自己,其初始投资成本很低 ,总投资约为3000万元。由于企业用电量大,可全部消纳光伏系统发电量”。这是一个市场上罕见的3块/瓦成本,全部电量自己消纳的电站,相比较这么低的造价,我其实更吃惊,这种屋顶怎么会留到现在才开发?
综合起来看这个案例,可以说明几个问题。1. 屋顶还是有的,还很多,通过为式智能的鹰眼系统扫描屋顶,即便是开发十分充分的浙江,也只开发了5%,但是限于消纳等条件,具备开发价值的不多了;2. 组件成本在最近急速下跌,多晶组件已经杀到了1.8元/瓦,预计在销售压力之下,3-5月之内还将进一步下跌到1.5元/瓦;3. 就算造价3元/瓦,必须需要依靠全额消纳才能提高收益,没有全额消纳,一切都是空话。
这次新政坦白说,并不是毫无端倪,光伏对政策严重依赖,但是企业对政策的研究还是很薄弱,之前没有预期,自然也谈不上应急。那么在531一个多月之后,企业是时候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未来行业的出路。包括,未来补贴政策还会有吗,以什么样的形势出现?现在安装的项目是放到明年的补贴指标中,还是一直都没有补贴了?如果进入无补贴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当前对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未来补贴政策能持续多久,如果没有补贴了应该争取什么样的支持政策。根据联盟的判断,以前的这种给规模的模式不可持续了。
1. 领跑者继续全面竞价,很快就没有补贴了;
2. 地面电站基本已经成为历史,再要指标的可能性很低;
3. 关键是分布式光伏如何发展。
与其等待价格司出台新政,不如主动提出以规模作为降补贴的依据,例如规模每增长15GW,分布式补贴下降多少钱,尽可能争取一个大一点的分布式带补贴的指标。
另外,未来的无补贴模式下,分布式如果还是只能供电给屋顶下面的用户,也等于分布式市场完全消失。能够自发自用消纳的用户已经开发殆尽,必须想办法能够实现自由售电。当务之急,就是抓住这次分布式市场化交易的机会,打开分布式隔墙售电的壁垒,为未来10年的分布式找到商业模式,是当前最需要大家集合力量突破的重点。但在这方面,目前几大企业尚没有达成共识。
作者:彭澎,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新能源领域的政策、市场、金融的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