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颁布已近一月,但光伏行业的悲观情绪仍在蔓延。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政背景是补贴压力较大,开发总量的“急刹车”将刺激行业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向无补贴模式发展,并非是为了打压光伏行业。
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光伏企业在资金端面临严峻考验,其中九州方园(833588)就备受其扰。
业绩坐“过山车”
九州方园于2015年9月登陆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产多晶硅硅片、多晶硅电池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太阳能设备及元器件,光伏电站的投资并提供太阳能发电服务。
2017年2月3日,九州方园变更为做市转让。从开始做市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九州方园股价开启了漫长的阴跌之路。截止到6月20日,在48个交易日里,九州方园收获25条阴线,区间跌幅高达68%。
6月20日,九州方园报0.32元/股,已严重跌破2017年年报中的每股净资产0.94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九州方圆拥有国海证券、中山证券、中原证券、安信证券、第一创业和开源证券6家做市商,它们进入的成本均价为3.79元,如今浮亏已逾9成。
股价破净,与九州方园近几年业绩上演“过山车”不无关系。据公司年报显示,2014-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6814万元、-4487.88万元、218.64万元、-4178.96万元。而同期对应的扣非净利却是持续为负,累计亏损1.69亿元。
犀牛之星发现,在九州方园非经常性损益一栏中,投资收益成为“修饰”报表数据的关键。
年报显示,公司2014年-2017年间投资收益分别为6221万元、0元、1.15亿元、-227万元。其中,2014年和2016年均是公司依靠转让子公司股权从而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
出售子公司为业务转型“造血”
频频出售子公司股权,究竟为何?
事实上,2015、2016这两年,九州方园在各地光伏市场“开疆拓土”。
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九州方园共拥有14家子公司,分别位于德国、北京、新疆、湖北以及浙江等地。为夺得市场份额,2016年,九州方园还通过建设集销售、设计、施工、维护于一体的光伏4S店,采取直营+连锁加盟方式,加快公司业务发展。
2016年,九州方园更是定下了“抢占市场份额、创新发展模式、夯实管理基础,向分布式光伏电站服务商转型”的发展战略。
当然,这背后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前,九州方园于2014年12月将博州新能源100%股权对外转让,称为缓解资金压力。
还有在2016年,九州方园出售了博乐公司28.8%的股权,该子公司发电业务拥有20%以上的高毛利率。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公司向光伏电站建设的组件、光伏系统材料及分布式电站EPC业务拓展“输送血液”。
据统计,2014年九州方圆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为2.03亿元,2016年为1.24亿元,2017年则为3280.47万元,累计收到现金净额3.6亿元。
通过处置子公司为主业发展“造血”,在光伏企业中并非个例。日前,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03800.HK)127亿元出售子公司江苏中能51%股权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光伏业。这一举动背后的动机是保利协鑫出售子公司能够获得一笔客观的资金,来降低近几年逾70%的负债率。董事局主席朱共山也表示,公司正在加快降杠杆、去负债并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工作。
一般来说,光伏行业在前期建设电站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中小企业通常会面临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他们主要融资途径是依靠银行借款及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贷款。
“531”新政颁布后,由于在建但未并网的光伏电站项目无法通过审批,投资回本周期将拉长,并且一些“嗅觉敏锐”的银行、融资机构纷纷抽身,身处光伏行业的九州方园资金链可能将进一步吃紧。
光伏行业风起云涌,九州方园想要在“531”成人礼后真正成熟长大,或许还需做出更多类似此前“光伏4S店”的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