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8年中国光伏行业的重头戏,5GW应用领跑基地企业优选激烈的电价竞价产生的效应仍在发酵。正如第二批领跑基地中阳泉的“低电价”导致这个城市从三类资源区被调整为二类资源区,第三批几乎所有基地都出现的低电价或将直接影响中国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的加速调整。
不过现在,摆在光伏行业管理者面前最大的问题是:补贴缺口巨大!所以又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未来光伏行业的规模到底该如何管理?
之前就有消息称:
1)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初拟了新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和分布式发电度电补贴的下调方案,各项均下调0.05元/千瓦时,即从0.75、0.65、0.55和0.37元/千瓦时下调至0.7、0.6、0.5和0.32元/千瓦时。
2)5月31号之后,以并网为节点,不再给补贴的指标,需要补贴的项目未并网的全部停止并网。
3)在电网可接入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发展不需要补贴的项目。
相比于过去数年中国每年调整一次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在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补贴亏空以及光伏设备成本快速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具备了加快光伏补贴的下调频率和幅度的大环境。
表1:中国历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出台时间(除2011年外,执行时间均为次月1日起实施)(单位:元/千瓦时)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光伏补贴的调整频率和下调幅度均逐年加速,而这个加速表与文章后面所展示的光伏组件价格下降趋势有一定的吻合度。受领跑者计划的推动,中国光伏制造业在过去两年呈现了快速提升的局面,不仅工艺和效率在加速进步,成本也在快速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年一度的电价调整似乎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此外,应用领跑基地企业优选中爆出来的此起彼伏的低电价也让相关主管部门承受了“高标杆上网电价的压力”。
补贴缺口有多大?
自2011年7月,国家给出第一次标杆电价以来,电价已经下调了4次,如下图所示。
图1:光伏标杆电价历年下调情况
目前并网的项目,大多数执行的是2017年底之前的电价。
2017年底,全国累计光伏并网量为130.35GW,包含100.59GW的地面电站和29.66GW的分布式(其中全额上网量占到50%以上)。
因此,历年光伏项目中,地面电站和全额上网的补贴强度大约在0.4~0.75元/kWh,自发自用分布式的应该是0.42元/kWh。
按照2017年的标杆电价(最低补贴强度)计算,则三类资源区中,地面电站、全额上网分布式平均补贴强度为0.505元/kWh;自发自用分布式度电补贴为0.42元/kWh。
如果地面电站的平均发电小时数按照1300h计算,分布式按照1100h计算,则到2017年底前全国并网的存量光伏项目,需要的补贴大致匡算如下:
地面电站:
100.59GW × 1300h × 0.505 元/kWh =660.37亿元;
全额上网分布式:
29.66GW × 0.5×1100h × 0.505 元/kWh =82.38亿元;
自发自用分布式:
29.66GW × 0.5× 1100h × 0.42元/kWh =68.51亿元;
累计811亿元。
2018年1~4月底全国新增并网的光伏项目为11.07GW,包括2.32GW地面电站和8.75GW的分布式,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对2018年新增项目的补贴计算如下:
地面电站:
2.32GW × 1300h × 0.405 元/kWh =12.2亿元;
全额上网分布式:
8.75GW × 0.5×1100h × 0.405 元/kWh =19.5亿元;
自发自用分布式:
8.75GW × 0.5× 1100h × 0.37元/kWh =17.8亿元;
合计49.5亿元。
综上所述,目前并网的光伏项目,如果全部纳入补贴目录,则每年需要的补贴超过850亿元!
现在调补对解决补贴缺口帮助并不大
据介绍,除了补贴缺口之外,4月份刚刚完成的领跑者招标,投出的超低电价,成为这次电价下调的另一个重要推手。
表1:第三批领跑者中标电价与当地脱硫煤电价对比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格尔木、德令哈、达拉特的中标电价都低于分布式的补贴0.37元/kWh,10个项目分布在全部三类电价区,但最高电价只有0.54元/kWh,低于目前最低的标杆电价0.55元/kWh.
因此,管理者在在年中下调电价似乎也可以理解。
然而,年终下调电价最大的影响是“政府信誉”!
之前国家发改委发的价格文件提到:
一、根据当前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情况,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5元、0.65元、0.75元(含税)。自2019年起,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按投运时间执行对应的标杆电价。
说好了2019年调电价,并以红头文件正式下发,但执行一半在年中调整,那未来大家政府出台的文件,还会有信心吗?所以,年中调电价是能理解但不合理,甚至得不偿失。
为何说得不偿失?因为即使电价立即下调5分钱,对补贴缺口影响不大。
1)到5月底,分布式并网量预计已经接近10GW,按照之前的传言,那下半年就没有需要补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了。
2)普通地面电站基本会在630前并网,抢上2017年的电价;如果暂停下达2018年的指标,那下半年可期待的地面电站项目,也只有领跑者了!而领跑者的补贴强度很低。
可见,如果配合下半年无分布式指标,暂停下发2018年指标,那年中调整电价,基本是白担了“政府信誉”的损失,没有任何的实惠。
之前下发的指标要作废?
2017年7月19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17年~2020年的风电、光伏、生物质的每年发展规模。
如今,看样子光伏2017年的指标执行了,2018~2020年的指标可能要作废了。不知道风电、生物质的指标,未来是否能得以执行?
存量缺口已经巨大,增量再少也枉然
如前文所述,目前已经并网的存量光伏项目补贴强度已经达到了850亿元以上。
实际上,由于补贴强度的降低,增量项目对补贴的需求并不多。如果按照2018.7~2020年新增的光伏项目为20GW,补贴强度按照0.3元/kWh、0.2元/kWh、0.1元/kWh计算的话,新增项目所需要的补贴为140亿元。相较于之前的超过850亿元低很多。
即使从今年下半年整个光伏行业进入休克状态,那存量的850多亿补贴需求已经在这里,不会减少一分;增量再少也是枉然。反而是抽掉了光伏行业从依赖补贴到平价上网最后一小段梯子。
来源:智汇光伏、光伏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