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近日,新华网“十九大精神进企业”报道组走进天合光能。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表示,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战略,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光伏电力走向平价。
图为天合光能盐城响水灌东盐场12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
积极推动能源体系结构优化
能源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能源革命,而今,能源体系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迎来了第四次能源革命。光伏是本次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之一,天合光能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战略,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光伏电力走向平价。未来,太阳能在全球范围内将成为比火电更便宜的电力能源,以光伏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演进方向。
高纪凡在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的发言中表示,在技术、观念以及政策三个要素的协同影响下,能源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20年前,光伏发电成本是现在的20倍,而规模只有现在的1%。20年前,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不足1GW,但去年则超过100GW。
天合光能成立20周年以来,一直以“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为使命。截至目前,天合光能组件累计总出货量突破30GW,全球排名第一,占据超过10%的全球市场份额,在每块组件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太阳光转化成的电力相比于火力发电,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
天合光能在全球的电站项目累计并网已达2GW。这些电站项目对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天合光能的托克逊项目是新疆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140MW,年均发电1850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5万吨,相当于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7万吨。
光伏扶贫惠及贫困人口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天合光能始终心系贫困人口,早在2002年天合光能就成为第一家承担国家送电到乡“光明工程”的民营企业走进西藏昌都藏区,克服恶劣的天气和交通带来的重重困难,为当地无电人口建设光伏电站。他们不仅完成了中标的39个电站,还额外援建1座光伏电站,捐赠给当地居民。
天合光能在郴州市安仁县渡口乡石脚村丹霞地貌区修建的光伏电站项目,是湖南省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丹霞地貌区几乎无法种植农作物,也没有矿产资源,成了当地村民心中的痛。天合光能以光扶贫,在丹霞地貌区建设光伏电站,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低碳环保,同时,又将电站的收益拨付给当地的贫困户,做到精准扶贫。该项目每年可发电450多万千瓦时,售电年收入500万元,稳定收益25年。每个贫困村集体将增收55000元以上,可惠及78个贫困村、8000余户贫困户、3万余名贫困人口。
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对传统能源而言,技术创新和材料创新是清洁能源的优势所在。拥抱创新、拥抱清洁能源,人类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始终是天合光能战略的核心,天合光能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截至2017年底,天合光能已经累计17次创造或刷新光伏电池和组件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申请专利1381件,拥有有效专利801件,发明专利居中国光伏企业之首;主导或参与建立了20项国际标准,引领中国光伏企业开启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先河。
不仅是技术和材料的创新,天合光能还提出“光伏+”的创新理念,将光伏产品与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实现“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交通”等模式,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制造转向提供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盐城响水灌东盐场12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将光伏组件建设在水上,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利用光伏电站调节养殖环境,既能优化地区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又能促进当地休闲旅游业发展。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天合光能更是大胆创新,建平台、设创团,广泛凝聚社会各类资源共同创业、创新、创造价值,大步走向天合光能3.0时代。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认为,未来的能源体系中的新玩家必将是能够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能源物联网深度融合的企业。天合光能的3.0时代,我们将继续探索新能源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致力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