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市场受到挤压 政策导向分布式
中国现有的光伏市场非常畸形,“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光伏总量要到110GW以上,而2016年底分布式装机总和约在10G左右,要在今后四年里面再增加50GW,不是说没有可能。而大型电站的份额规划只有50GW,但到去年年底就超过60GW。“十三五”规划不切合中国光伏市场,大型电站现在基本没有发展空间。
国家政策的导向是发展分布式光伏,但是没有大型光伏电站的支撑,光伏市场的规模量不够,光伏产业会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目前来说我国现在的光伏产业的产能超过60GW。2016年的产能超过53GW,去年国内市场消耗60%约35GW的产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光伏最主要的市场。现在国内光伏市场受到挤压,会对制造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下半年大型光伏电站的配额不出,领跑者也不能释放市场空间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和明年市场都会受到一定打击。
“绿证”落地或缓解光伏补贴资金拖欠
无论是大型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都离不开光伏补贴,当下光伏补贴拖欠问题严重,去年年底600亿的光伏补贴缺口没有到位。如果光伏电站的资金问题无法解决,再加上与常规的电力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光伏市场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电力市场的蛋糕怎么分?需要政府解决市场空间和能源转型的问题。
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开展绿色证书自愿认购;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绿色证书”政策的落实将为光伏发电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有效解决补贴资金不足和补贴拖欠的问题。但是分布式自发自用或者建筑光伏,不能出售绿色证书。
农村户用市场大爆发 光伏企业更需工匠精神
近几年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发展重点,发展分布式享受优惠政策,第一,不受配额限制,第二,补贴不会拖欠由电网公司直接结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农村户用系统大爆发。分布式光伏相比于大型光伏电站商业模式多样,却面临着农村民居和农村电网质量差、屋面情况复杂、安全隐患多等技术复杂问题。
众多企业看到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商机,蜂拥而上抢屋顶资源。但光伏企业良莠不齐,拼命圈地的同时,相关技术和标准的缺失造成了安装的隐患。王斯成表示,建设基本的光伏行业入门的技术和安全标准,光伏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和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否则会出大问题。
不同的电站指标应该区别评价
现在国际上有许多成熟的电站评价指标,比如电气效率、能量效率、LCOE、IRR等指标。王斯成认为不同的指标要区别评价,电站的质量性要用质量性的指标来衡量,经济性要用经济性的指标来衡量。就像LCOE是财务评价标准,是为了不同发电形式之间客观评价逆变成本,不是对于具体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IRR是具体项目,包括成本贷款利息、电价成本,收益水平等。如果考虑具体项目经济性一定用财务内部收益率做评价,而作为电站的评估,相互各个电站之间比较应该用LCOE。
PR是国际上通用的电站评价指标,指的是运行时段内并网点交流发电量/同时段方阵面峰值日照时数x组件标称功率之和。PR值只是表明电站质量好坏,不代表度电成本低,不代表经济性好。PR值判定的时候要考虑14个效率项,其中辐射量不容易测量准确,尤其是不同朝向,不同运行方式和限功率运行时。所以,王斯成建议采用系统“功率比”来代替PR(能效比),是实测功率与初始功率的比值(kW/kW),是实测值,不是运行数据。
功率比可以准确测试,避免了辐射量测试不准的现象;适用于不同朝向和不同运行方式的系统,只要被测单元内的光伏方阵具有相同朝向获相同运行方式即可;覆盖PR值大部分的效率项,其中包括了:光伏组件功率衰降,积尘损失,光谱损失,反射损失,失配损失,交直流线损,逆变器效率,变压器效率,即时的故障损失;“功率比”测试后,需要分段测试,找出原因;适用于所有光伏电站的质量对比,也包括不同气候区光伏电站的质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