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个帽子,大名县戴了很多年,2018年前必须摘掉。”这是大名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对省、市立下的军令状。
大名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面积1053平方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据大名县县长苏雷芳介绍,2016年初,大名县共有贫困重点村15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259户、57171人。按照省市安排,2016年大名县76个村、10572户、20806人脱贫出列,2017年剩余的83村、14701户、32666人全部脱贫退出。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财政资金6.1亿元,4.51万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1.2万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策兜底。特别是在金融扶贫上,县财政投入风险补偿金4600万元,创新推出“金扶通”“双基共建”等9种金融扶贫产品,累计撬动银行贷款1.76亿元。大名县金融扶贫项目被评为全国“2016民生示范工程”。
“在国研中心的倾力帮扶下,经过全县上下和各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大名县76个村、10572户、20806人达到贫困退出要求,已于2016年12月通过市脱贫退出评估验收,今年2月初将接受省脱贫退出核查评估验收。”苏雷芳说。
试水“四变改革”着力产业扶贫
油牡丹种植、山药种植、大棚蔬菜……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落地开花。据悉,近年来,大名县投入1.06亿元用于产业扶贫,撬动金融资本脱贫攻坚,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走上致富路。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发挥金融力量,创新扶贫模式,才能补上贫困地区产业短板。”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说。
据了解,大名县始终把产业扶贫放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位置,2016年按照“前拓、后延、左右连接”的扶贫产业布局思路,大力推行“四变改革”,即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自然人农业变法人农业,积极探索多种产业扶贫模式。
对此,苏雷芳介绍说:“在持续壮大产业扶贫中,大名县目前主要采取了五种扶贫模式。”
其一,做大扶贫龙头项目。与北京华都峪口禽业公司合作建设的千万“小优鸡”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主体工程,预计3月份一期工程8栋鸡舍建成投用,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带动20个贫困村、33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与唐人神集团合作建设的3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项目,目前主厂区正在建设,100个养殖小区2017年3月底前竣工投用,全部投产后可带动1600个贫困户实现增收,户均增收9000元。与安徽亳州椒业集团、河北晨阳农业公司合作实施的辣椒与洋葱套种项目,2016年已试种1000户、2400亩,户均增收1.4万元;该项目配套的后期加工基地目前已建成投用,2017年计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户,扶贫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其二,创新手工业扶贫模式。2016年成立了大名县手工业扶贫创业服务中心,大名县扶贫成果展馆暨手工业展馆正在筹建。并出台了《关于支持特色家庭手工业扶贫发展的实施办法》,对1200个购买家庭手工业设备、原料的贫困户进行了补贴,累计补贴资金166万元。
其三,组建“光伏扶贫超市”。选取有知名品牌、有资金实力、有成功案例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开展分布式光伏扶贫合作,组建了大名县“光伏扶贫超市”,逐一列出项目运营模式、投资组成、公司和群众权利义务等详细清单,建立了光伏扶贫项目库,供群众自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