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春,笔者带队北上烟台,去参加一场由建筑行业两家国家级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光伏遮阳应用小型研讨会,和笔者一起被这场小型跨行业讨论会吸引的,还有光伏老专家和几家浙江的特色创新企业代表。
从研讨会上获悉,光伏遮阳标准《建筑用光伏遮阳构件通用技术条件》已由住建部正式发布。
光伏应用到建筑之上,特别是应用到更容易界定产权的建筑空间之上,这项行业引领性标准的宣贯会议上,出现了一个充满跨界味道的新名词——“光电遮阳建筑”。主持此次会议的行业专家评价说:通过家家户户的光伏遮阳应用,建筑由耗能单元转变为造能单元,这无疑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从荒山荒坡之上的地面光伏电站,到建筑屋顶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再到每家每户的建筑光伏遮阳应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正呈现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笔者一向认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真正成熟的标准, 就是看它是否正在进入千家万户。这也正是许多行业的发展之路,比如手机、汽车、电脑、无线网络等等。
不过,前途很光明,道路也很曲折。面对未来的大市场,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拓展出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呢?
面粉到面包的转型?
当面粉的价格越来越透明而利润也日趋微薄,这时候,面粉厂的老板开了一家面包厂,开始转行卖面包。作为读者的您怎么看?
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型升级吗?或者,是一种供给侧改革吗?
假如市场上的面包店本来就已经有很多了,那么,面粉厂老板是不是从一个低价竞争行业,又跳入到了另一个很可能也已经或者即将面临低价竞争的行业了呢?
假如面包店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则面粉厂老板是否又面临着要培育新的市场需求的压力?对于只有卖面粉经验的面粉厂老板而言,无疑挑战不小。
此时,面粉厂老板心中的目标就很重要。如果只以销售更多面粉为目标,那么培育新市场,无疑就成了一个极为糟糕的活儿,老板很可能就会日日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了。
而如果志向转变为“做一个优秀的新型面包商”,并因为更懂得面粉的专业知识,从而知道怎么去把面包做得更好,则结果可能会全然不同。
而如果不仅知道怎么把面包做好,还去研究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口味,从而做好不同人群的服务,那就是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性大转型了。最重要的是“转”,是心态上成为一个服务业者。
还有一种可能性,不卖面包,还是卖自己的面粉,但找到更专业、更用心的面包商合作,从面粉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做出让市场更喜欢的面包,通过成就面包商来成就自己。如此,变由一家专业的面粉商,升级成为了为那些用心的、专业的面包商提供服务的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