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丰县召开“全县扶贫暨农村工作会议”。刚刚过去的“十二五”,丰县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全县5.71万户19.15万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全部超过4000元,72个重点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
县委书记王立权表示,在“十三五”新起点上,丰县扶贫开发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进入推进不含水分、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阶段。
当天上午,记者在丰县师寨镇刘土楼村看到,新修的灌溉大渠纵横交错,渠内清水潺潺。“一开春,全村5000多亩设施农业就可以引水灌溉了。”该村支部书记陈绳学说。
刘土楼村地势高亢,土地贫瘠,农民生活困难,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成了重点帮扶对象。陈绳学介绍,刘土楼群众有种植露地菜的基础,但刘土楼行政村是由10个自然村组成,5000多亩耕地零碎分散,用水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成为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今年春节前,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村里终于解决了水利定向资金,开渠引水成为今春头等大事。
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丰县相对贫困片区——湖西革命老区,已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十三五”全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由于湖西老区乡镇均位于省际边界和自然环境较恶劣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是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相对较薄弱地区,也是当前丰县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的“短板”。
“根据上级"精准扶贫"要求,我们逐户摸排,在湖西老区7个镇186个行政村、55.78万人口中,共有经济薄弱村28个,低收入人口7.7万人。”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梁伟告诉记者,丰县新一轮精准扶贫的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使这些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实现“新八有”。同时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村庄环境,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为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丰县为湖西老区每一个收入低于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建档立卡,并输入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同时,找准低收入农户致贫原因,分清致贫类型,对因学、因残、因病、无劳动能力等不同群体,逐户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
在首羡镇,党委书记常敬国为记者调取了一份精准扶贫排查数据:该镇现有年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8万元的经济薄弱村7个,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低收入人口12683人。低收入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10235人,占80.6%;五保户558人,占4%;低保户1890人,占14%……“我们采取县镇村党员干部包户制度,以及致富能手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共扶植5000头生猪、10万只鸡、10万只肉鸭、5000只山羊养殖基地各两个。”
10日下午,记者走进王沟镇王老家村王思党家里,看见夫妻两人正忙着从三轮车上搬卸山药,满身尘土掩不住他们的喜悦心情。王思党早年因打工受伤留下病根,不能再外出挣钱,眼见日子窘困起来,连孩子上学都受到影响。县包村干部帮助他家协调土地,种植山药,去年纯收入达两万多元。
除了对一家一户实施“精准”扶贫,丰县还对湖西片区重点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交通网络畅通、土地开发治理、产业培育、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民生改善等八项工程,以实现老区整体脱贫。
顺河镇岳庄村党支部书记岳团结告诉记者,在上级扶贫资金支持下,该村继续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新建翻水站一座,新打机井28眼,新修水泥路面6.2公里;同时实施整村搬迁工程,切实改善村民生活居住条件。“我们还将借助扶贫资金,投资入股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资金分红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确保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丰县县长王克华说,湖西老区面积大、人口多,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可开发潜力大。经过新一轮扶贫开发,这里将可成为丰县振兴崛起、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