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中国该如何借鉴德国?

发表于:2016-03-23    

中德新能源发展情况对比

德国水电协会(BDEW)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电力净过剩量同比升高47%,达到502亿千瓦时,德国2015年能源消耗总量同比增长了1.3%。这与气温变低、经济形势转好和包括移民在内的100万新增人口有关。另外,由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发展,2015年德国碳排放比去年又减少了11%。截至2015年年底,德国全境装机容量近2亿千瓦,风电与光伏总装机为8500万千瓦,但德国的弃风弃光率不超过1%,在较高新能源装机前提下仍可以达到如此高的消纳率。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近15亿千瓦,风电累计并网装机1.29亿千瓦,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达到4300万千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而全国总体弃风弃光率超过10%,个别地区更加极端,并且火电机组全年平均发电小时数持续下降。

德国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的措施

德国提高新能源消纳的措施分为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几个维度。如采用新能源直接上网交易新政策、建设并网评估和规划体系、增加新能源的主动可调节性、电力系统再调度、主动改善负荷特性等手段。各种手段对于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权重是无法评估的,却在不同层面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直接上网交易的政策创新。在固定电价补贴模型下,德国新能源电站所有者与政府签订长达20年的固定电价收购合同,新能源电力由电网运营商全额收购后在电力现货交易所中进行交易。但是由于新能源的成本正在迅速降低,固定补贴机制突显众多弊端。德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法》在2014年版中就进行了大量修订,其核心为要求新并网的新能源电站进行直接上网交易,这一举措改变了之前新能源电力只能通过电网运营商上网交易的状况,改为委托直售电商进行交易,可再生能源电力也不仅能够在现货市场上交易,还能签订场外合约和长期合约,极大地增强了新能源的可交易特性,也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政策基础,各种不同角色都将主动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合理规划,做好并网评估。减少新能源发电的不利影响,需要在电源电网规划阶段通过相关的评估流程予以引导。德国已建立相应的新能源并网(集中并网或分布式并网)评估体系。在新能源电站的详细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对新能源并网的影响予以技术评估或认证,确保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后电网的可靠稳定运行。

增加新能源的主动可调节性。当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时,电网阻塞也可能来自配电网,这不仅需要对集中式大型电站,也要对分布式新能源进行功率调节(包括有功和无功),这已在德国所有配电网投入使用,这样的技术手段可以减少输网配网阻塞,提高新能源消纳。德国通过新能源法对分布式电源远程调控提出了规定,几乎所有的风电都可以被远程调控,将近一半的光伏太阳能能够被远程调控。

电力系统再调度。新能源优先并网难以避免传输阻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电网运营商开发了多个预测分析及决策模块来辅助调度决策。预测模块包括日间、日前、两日前三个面向不同交易时间点的计算功能模块,使电网调度人员提前了解到可能出现阻塞的时间和线路。分析模块将分析出现阻塞的线路,找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决策模块将对所有方案进行成本和时间分析,从而找出最优方案。在阻塞无法通过非市场手段解决时,只能对电厂发电进行再调度,在保证阻塞缓解的情况下使发电成本最低化。这一系统已实现对德国四家输电网统一进行再调度的管理,对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作用突出。

主动改善负荷特性。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充分挖掘需求侧的灵活性,使得从全民经济最优的角度维持电力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现有电力市场功能优化后,可以放弃容量市场并且更多地消纳新能源。电网公司通过需求侧管理,用最少成本获取灵活性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并减少由于新能源导致的电网扩建从而提高新能源消纳效率。用电客户希望在尽可能少影响自己的舒适度或者生产的情况下降低购电成本,甚至主动参与到现有的辅助市场中获得额外利润。第三方聚合商可以集成各类客户,利用规模效应更容易参与市场竞价收取服务费。

我国新能源消纳可以借鉴的经验

总而言之,高比例新能源下的电力系统将要发生巨大变化,也将带来多重挑战。为了迎接未来电力系统,我们应该从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几个维度去审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研究应对大比例新能源的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建设并网评估和电源电网协调规划体系、增加新能源的主动可调节性、增强电力系统再调度能力、熟悉和采用负荷特性调节手段等。

我国电力行业应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革新并支撑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革命,以德国经验为例,深挖电力能源产业链,从基础研究、相关技术手段到典型示范应用电力全产业链条的布局都将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模式、多能互补的分布式功能和智能电网发展提供技术手段,这样的布局也符合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要求和内涵,为迎来新时代电网做出前瞻性贡献。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阅读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2022年1月7日

中国-江苏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