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电改9号文)及相关配套文件的有关要求,国家能源局起草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稿)》,并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这一《办法》的出台,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弃风弃光”现象,推动能源改革的顺利进行。而这一改革不仅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2015年,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不仅用电需求疲软,煤炭价格也一直不见起色。产业链末端的煤电行业寄托着拉动煤炭消费的热望和各地GDP的期待,在一个市场化程度不足的电网系统中依然坚守着优势地位。同时,人们开始热议——为什么雾霾如此严重,可再生的风电、光伏和水电却在大量被弃而造成巨大的浪费?症结究竟在哪里?
保护气候与保护环境的双重需要
“北京的雾霾并不是昨天才有的,只是昨天发布红警了而已……中国不仅承受着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因此,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不是别人逼着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就迫切要做的事情。”
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以从容而又坦诚的语调回答了一个外国记者稍微有些“偏题”的提问。这一天是2015年12月8日,地点是法国首都巴黎,解振华此时的身份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参加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而这场发布会的主题原本是中国、巴西、南非、印度四个国家对巴黎气候大会即将产出成果的联合表态。
为证明责任感与决心,在巴黎谈判的会前和会中,各国元首、部长们纷纷向全世界宣布了各自国家的减排方案。这些方案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源结构的调整承诺。比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这个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的百分比要达到多少。因为首先,全世界都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共识:这些年来,导致全球气候迅速变化的温室气体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化石能源的使用造成的,因此来一场全球范围的“能源革命”,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为核心的手段。
同时,不论是电煤、散烧煤,还是汽车尾气——这些反复被论证为“雾霾元凶”的,并且在排名先后问题上被争论得热火朝天的关键词,也全都是来源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因此,对正处于工业化快速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能源革命”又有了第二层意义——那就是向迫在眉睫的环境污染宣战。
雄心壮志的承诺和“匪夷所思”的现实
在巴黎大会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习近平说。
他判断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巴黎大会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呈现出了现实的例证。
2015年11月到12月间,宁夏、新疆、甘肃、云南、黑龙江等地,大面积出现“弃风弃光”的现象。有的地方对风电光伏“限电”达到80%的比例以保障当地火电厂要烧足够多的煤,有的地方甚至要求一些水电企业和风电光伏企业从其发电收益中拿出60%来补贴经营困难的火电厂……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对记者说:“这就显得匪夷所思了——法律规定要保障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全额收购,可到现实中怎么却处处是反着来的呢?”
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由于电力的产能过剩以及火电疯狂上马,煤电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挤出效应加剧,致使弃风弃光问题越发严重。尤其是入冬以来,甘肃、宁夏、黑龙江等地区的弃风弃光比例超过60%,有的地方甚至勒令可再生能源机组停发。据他们估算,今年全年的弃风弃光电量将接近500亿千瓦时,直接电费损失近300亿元。其中弃风弃光量可能在400亿千瓦时,相当于今年新增风电装机的全年发电量。也就是说,弃风损失抵消了全年的增量价值,风电产业一年的新增社会经济效益全部被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