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光伏“58号文”之争

发表于:2015-07-30 00:00:00     来源:价值中国作者:王赵宾

三大焦点问题

对于很多下游企业而言,他们有种担心。当限制了国外多晶硅的进口,国内多晶硅企业会不会做大形成垄断?

吕锦标:多晶硅在半导体时代就是垄断的,因为多晶硅技术是门槛比较高,小企业很难生存的。在半导体时代全球就是七家企业,万吨以上的企业就不多,因为这种原料太特殊的,提纯要求特别高。中国发展也是这样的,前几年国内上百家多晶硅企业,几千吨的就无法生存。工信部曾提出,未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就五到十家,大的一两家,万吨级两三家。

另外,从多晶硅价格走势看,一个产品的价格,如果高时达到400美金/公斤,低时到15、16美金。说明产业处在充分竞争状态。不单单是多晶硅,整个光伏产业我认为都是保护不了,垄断也垄断不了。多晶硅产业有个特点,多晶硅企业没有一定规模在国际就无法竞争,只能被淘汰。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国内国内多晶硅均价不到13万元/吨,有大幅下滑;同时,国内多晶硅生产加进口约为13.5万吨,消费量则为12万吨,供应仍有过剩。那么,未来国内多晶硅会不会出现更大的产能过剩?

钟宝申:从上游企业面临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这是一种市场行为。2014年的时候,中国多晶硅的产出增量已经远远大于海外,几乎是国外增量的3倍到4倍。同时,中国前年、去年的产销增量,远远大于全球的平均增量。这就说明,海外的多晶硅市场的扩张已经停滞了。现在的扩产主要是中国的公司,产量总体过剩,但是我们还在扩产,今后肯定会造成全球更大的压力。

中国原来有40多家多晶硅厂,未来可能存活的只有5、6家,但现在还有十几家在投产。先进的企业为什么在扩产,那就是还是有利可图,在国内先进的多晶硅企业是能盈利的。看去年的财报,它的盈利是远高于下游企业的。但是,有的多晶硅企业是亏损的,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如何选择?部分是要退出的,原因是他们在投资的时候选择的技术路线是落后的,成本就高,竞争力就差,最终被淘汰。如果现在我们因为贸易保护让它继续复产,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吕锦标:从一年多来执行的情况看,对多晶硅进口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限制,这个措施下去之后,今年8月份真正的执行开始,整个市场上进口会减少两万多吨。首先韩国会减少,因为他们总的供应量增加,以前就是三万多吨,未来应该是五六万吨的总体供应量,总体的供应量会往八万吨十问一万吨上去。所以它这边的量就是说虽然要走反倾销税,总量还是会加大。

同时,我们注意到国内的十几家企业,像我们一家增加一两万吨,每年增加一两万吨,我们前年产量是5万吨,去年是6.7万吨,今年应该是7点多万吨,每年大概增加1.5万吨,再加上特变电工以及其他企业等,国内总体的供应量一年大概增加3、4万吨。也就是说可以弥补国外的缺口。这个从量的情况来看,所以现在就能够看到,多晶硅这种供应总体上供大于求的。但这几年下来,低端的产能一直是过剩的。

在多晶硅进口和国内自产的20多万吨中,对做N型硅片的原料需求量,占比并不算大。那么国内的多晶硅是否能够满足这部分需求呢?

吕锦标:实际上,单晶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像少子寿命,多晶就不需要,而且一般的P型普通单晶硅片也不需要的,只是N型的比较高,即便是这种多晶硅,我们国内这几个主要的企业,包括保利协鑫、大全等都可以提供,只不过就是没有这种交易关系。

更主要的问题是,这种用料本身很少。去年光伏产业协会统计,整个中国市场上用了23万吨的多晶硅,用于做N型单晶不到4%。大概八千吨左右,就是量很少。当然,进口的十来万吨重,也有几万吨是做不了这种N型产品的。然后,国内的13万吨当中有部分的量是可以做的,从中拿出部分量满足这八千吨肯定是可以的。

钟宝申:N型硅片它的市场份额是一个增长过程,现在它在整个硅片中占比是没那么多,我们是买一部分国内的硅料,另一部分则需要从国外进口,因为P型的硅片随时市场要求和技术进步,也不断往高端发展,对于国内的硅料,并不是说P型要求它就能完全达到。每年我们也会从国内购买几千吨硅料,因为客户的工艺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如果能够达到要求的我们肯定是买国内的,当然较进口更为方便,资金成本在中国占比这么高,买国内的料各个方面都有优势,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

高端的硅片,不仅仅是N型的,现在效率做到20%以上的P型电池对硅片的要求同样也是很高的,比如碳含量,总金属含量等要求都很高。如果20%以下,我们认为国内的一级料都可以达到,能够批量供应,但是转换效率在20%以上的P型以及N型的,目前都不能稳定供应。企业生产是有连续性的,如果原料不稳定,企业就没法组织生产,同时这种原料检验是非常难的,只有生产出产品才能检验,而在这个加工过程中的损失谁来负责。

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

中国作为光伏产业大国,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企业在国际上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否能更好的合作,实现整个光伏产业的利益最大化?

吕锦标:有合作,不合作怎么可能呢。因为产业链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即便有很多的技术路线,但是技术进步,装备的解决很多东西都是相互配合的,所以产业链之间是要互相配合的,工艺上要互相配合,当然这种配合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用行政手段,根本不可能的。

钟宝申:上下游企业一直在合作,也必须合作。上游企业的产品都卖给下游,下游都是上游的客户,上游都是下游的供货商,某种意义上,大家的合作关系都很好很紧密。光伏产业还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主要在于它的技术进步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效率不断提升,这是最根本的关键点。

对于多晶硅市场下一步发展还有哪些建议?

吕锦标:我觉得还是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技术,因为这个产业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整个产业链已经很先进了,但一直要保持领先,就要在技术上,尤其是龙头企业更加努力。然后,把成本降下来,通过技术渠道才可以把成本降下来,规模化生产,然后每个企业都为成本的下降做贡献,这么多年下来,其实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这样做的,没有成功的都是因为你违背它,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这个局面。

我认为要把这种局面维持下去,作为制造业就要持续的提升技术,降低成本。从国家来讲,资金更应该支持这些龙头企业做大的构建,参与国际竞争。

钟宝申:因为这个行业的毛利润是很低的,光伏下游产业一般在15%—18%之间,上游企业的毛利在20%以上。现在实施这个政策后即使是税前最低的韩国的多晶硅料,成本也会增加6%-20%,

我们的建议是,一是放开高端料(一级料以上)加工贸易,鼓励先进加工企业发展,不要让低端料进入中国,这样既有利用整个产业平衡,拉动产业的发展,也会使“双反”更有效,二是,把单硅片的出口退税从14%提高到17%,通过硅片的销售带动多晶硅料的出口,保持先进加工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增加单晶硅棒和多晶硅料的出口退税,既然鼓励这个产业,就应该把这些列入出口退税的名录中,使它重新获得国际竞争力。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更有利的空间。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新闻排行榜

    本周

    本月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