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英利集团于2007年赴美上市;2010年赞助南非世界杯,“中国英利”第一次亮相全世界;同年,英利壕掷重金投资的“六九硅业”投产,此时的英利可谓是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英利连续四年处于亏损局面。英利的命运,就好像过山车一样,瞬间从最高端跌到了低谷。谈到英利的大起大落,就不得不说说英利集团的董事长苗连生。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英利之所以陷入囧途,这一局面或许与其近年来在老苗在公司战略上的一系列决定不无关系。
2007年,英利赴美上市,第二年即遭遇金融危机,苗连生带领管理层前往井冈山誓师。之后,高调宣布将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每瓦下调1美元,引爆中国光伏企业在国外的恶性价格拼杀。2009年,在中国第一次由国家组织的太阳能并网发电招标会上,英利与国投电力的联合体爆出每瓦0.69元的竞标价中标,这个报价远远低于当时业内2元左右的成本价,被行业称为“地狱价格”。2010年是光伏行业难得的好光景。当年年底,苗连生提出英利集团要“混业经营”,包含光伏产业链、飞轮储能、商贸物流、产业配套、金融服务、绿色农业六大方向。同年,英利又以每瓦10.5元的低价中标“金太阳”工程,该价格比其正常国外售价要低3元左右。这引起当时行业大佬施正荣的强烈不满,认为并不能反映行业真实成本,且会扰乱政策制定者对于行业补贴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对此,苗连生回应称,“他们做不到,只说明他们研发管理、成本控制做得不行啊!”苗连生常以毛主席的“灵活机动”战术自居,得意于由此带来的出货量的激增,曾豪言:“全球的价格战是我挑起的,我不做也会有人做,只是我做得狠一点而已”。价格战的作风与苗连生军人出身有关,但在2010年之后,行业再也没有供不应求了,为了维持开工率,英利也不敢轻易提价。新能在线认为,苗连生最初希望通过价格战把行业里其他产能打出去,但是后来发现行业产能过剩太多了,虽然有一些产能最终退出,但英利自己也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