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根据国家能源局下发《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表》(征求意见稿),规划2015年度全国光伏年度计划新增并网规模15GW,其中集中式电站8GW,分布式7GW,相比2014年分布式光伏的实际安装并网量,目标增长幅度引人注目。事实上,进入新年以来,光伏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企业的投资欲望强烈,从上游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情况来看,1-2月份江苏中能和特变电工均超负荷运行,每月生产量分别达到5900吨和1800吨以上,而其他生产厂商除个别停产检修外也均维持正常的生产状态,反映了出下游需求端的繁荣景象。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去年10月份以来,国内多晶硅料价格缓步下滑,自高点累计下跌幅度接近14%,主要原因一方面是“58号文”出台后引发突击进口,导致下游企业积累大量多晶硅库存,故1-2月份仍以消化库存为主,对国内多晶硅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一季度本不属于光伏装机旺季,西部地区进入严冬,施工难度较大,又逢春节假期,许多项目已基本停工,也导致对多晶硅的需求受限。
保利协鑫能源是国内多晶硅和硅片生产的龙头企业。根据我们的模型假设,若2015年多晶硅和硅片的平均出厂价格分别下调5%,则对公司全年利润的影响幅度在20%以上。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多晶硅的价格重新审视。
SBI观点:首先,我们预期2015年国内多晶硅市场供需维持紧平衡。需求方面,经计算,2014年国内多晶硅消费量约在20-21万吨左右,假设由于中国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带动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增长以及对上游硅料的需求,那么保守估计2015年国内多晶硅消费量应该能够上升至23万吨,同比增长11%。进口方面,2014年多晶硅进口总量为10.2万吨,较上年增长18.6%,假设“58号文”出台后加工贸易进口的影响减弱,进口增速放缓至15%,则估计全年进口量约11.7万吨;国产方面,假设三家龙头企业均满负荷生产,则预计保利协鑫、特变电工和大全新能源的产量分别为7.5-8万吨、2万吨和1万吨,合计11万吨左右,加上进口量,合计供给量约22.7万吨,全年的供需应能保持平衡。
其次,今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要求现有光伏制造企业的多晶硅电池和组件的光点转化率不能低于17.5%和15.5%,新建和改扩建企业的多晶硅电池和组件转换率不低于18.5%和16.5%。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龙头企业的硅片转换率就差不多在18%的水平,因此该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提高了上游环节的准入门槛,杜绝了中小企业大幅扩产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而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的多晶硅产能应该能够获得优先满足。
在市场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多晶硅价格理应保持稳定,但是从近几个月的进口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美国通过加工贸易渠道的进口倾销是近期多晶硅价格持续微跌的重要原因。根据海关统计,2015年1月份我国多晶硅总进口数量为9.3万吨,韩国、德国、美国分别占41.5%、26.7%和18.1%。其中,韩国和德国的进口均价分别为20.3美元/公斤和23.5美元/公斤。德国方面,由于其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瓦克化学于2014年与中国商务部协定以不低于承诺价格及相关条件向中国出口多晶硅,所以进口价格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韩国方面的进口价格也与中国国内的多晶硅价格较为同步;但是美国方面则存在倾销的嫌疑,其1月份的平均进口价格只有15.2美元/公斤,显着低于行业平均甚至其国内厂商的生产成本。
随着加工贸易政策的落实到位,美国进口倾销的影响将逐渐减小,二季度起多晶硅价格有望企稳回升。由于我国对美国多晶硅企业实行高额的“双反”税率,所以当地企业主要通过加工贸易的形式往中国出口,1月份时加工贸易占美国多晶硅进口数量96.4%。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58号文”规定,“以企业为管理单元的联网监管企业的加工贸易业务可在2014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上述业务到期仍未执行完毕的不予延期,按加工贸易内销、退运或其他规定办理”。企业海关报关分为电子账册和纸质手册,前者运用普遍,而后者主要用于非长期固定的进出口贸易。公告中的“联网监管企业”即是指以电子账册制监管的进口企业,所以自2015年1月份起,之前突击审批的加工贸易只剩下签订手册的订单。随着这部分订单的消化,国内多晶硅厂商受到的进口压力将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