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感觉:之前不计其数的关于雾霾方面的报道都白写了。
当然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有了之前那么多的关于雾霾的各种报道才使人们对于雾霾有了基本的概念和了解,都知道雾霾与健康、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是还是有太多的疑问,所以柴静的视频一出才能引起那么多的关注。但是,为什么单单柴静的这个调查能瞬间传遍朋友圈,之前那么多专业调查和深度分析文章都只是被其它新闻所淹没?
很多关于营销的文章已经分析过了,主要有几点:1、发布时间。是年后回京的第一个周末,且是在两会前夕。2、深入浅出。专业性与个性化结合,全面介绍雾霾方方面面,不枯燥不晦涩。3、情感带入与柴静知名度。在视频中,柴静被称为更人性化的白岩松、更中立感的崔永元,而最重要的是她以一位充满爱的母亲的叙述方式来演讲。加上柴静本身离开央视,个人出资调查等等因素加在一起,使《穹顶之下》未经发布就已经极具话题性。
当然,在这个脑洞大开的网络化时代,任何信息都可能出人意料地走红,笔者认为能被迅速传播的东西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接触者所需要,不管是神曲还是一个网络词汇。笔者对传播学并没有更深入的学习,对此不展开论述,但觉得《穹顶之下》传播如此迅速,影响力如此巨大,而光伏行业兢兢业业付出这么多年,但相对于其它清洁能源,比如天然气,比如风力发电,普通受众对光伏的了解还是微乎其微。这中间一定存在传播推广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穹顶之下》的营销对于光伏行业的传播也应该有一些借鉴,因此今天就单纯来谈谈光伏的宣传推广问题。
光伏行业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圈内营销,很难走出去
2014年能源行业最火的词应该是“能源互联网”。举办行业大会基本都会有大佬大谈能源互联网,虽然业内并没有形成统一定义,但是基本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可是从业内新出的一些金融产品及其推广方式来看,还是很传统很制造业的营销方案,仅仅限于圈内,很难让普通老百姓了解光伏产品。
2015年1月,被光伏行业称为冒险王的彭小峰推出“绿能宝”,并专门举行发布会,邀请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参与,宣传海报上的代言人是“朗朗”,而最嗨的是那几天相关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谈论此事。
对于“绿能宝”的长期发展,有人看好有人担忧,笔者在此不做评价。笔者仅从绿能宝的发布形式来看,这还是很传统的方式。“看到发布会,有点幻灭,伙伴强大,但是营销上手法和理念太制造业了,完全没有互联网企业的新潮范儿。海报做成那样怎么可以对外发布?”这是某知名网站的记者参加发布会后的一个评价。没创新,而且最具毁灭性的是,在能源圈外根本没有引起很大的涟漪。也有圈外人士看到相关报道,但是并不像业内人士看到的那样密集,除了发布会、新浪首页上的通栏广告、业内媒体的报道外,我几乎没看到其它更博人眼球的推广活动。据介绍说之后还会有一系列的线下活动来宣传推广,但当产品出来的时候都没有赢得广泛关注,想隔段时间再以活动赚取眼球应该是很难的。
笔者觉得,绿能宝的这一系列推广还不如汉能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广告的效果好,至少很多普通老百姓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而且在每每看到雾霾相关报道时都有可能会想到这句话。还有英利在世界杯上的广告,暂且不论它给英利带来了什么,至少它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它的名字,很多人还会搜索一番,了解一下光伏行业。
光伏行业现在最缺的不是在业内打广告做宣传,需要的是走出去,让更多业外人士看到。SOLARZOOM光伏亿家在2014年12月19日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分布式光伏应用与金融创新大会,与业内其它大会不同的除了真正有千人参与外,最重要的是邀请了众多业外人士参与。包括基金会、领事馆、校友会、环保领域、别墅业主、社区代表、小工商业主等等。整场大会有专业知识的交流,也有基本知识的科普传播,为的就是让没接触过光伏的人可以有一个初步了解。可是看一下业内,目前这样免费的大众推广会议还很少,行业性的会议更多的都是在谈政策、产品和技术,对于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关注较少,从而影响了光伏的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