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行业可谓祸不单行,美国“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余波未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又挤进来“凑热闹”,就连之前达成协议的欧盟也撕毁承诺重提“双反”。
虽然在2011年美国“双反”后我国晶体硅行业抗双反能力已大为增强,但如此不断扩大的规模还是引起了业内一些人士的忧虑。也许,面对双反,除了积极应对,中国企业还应做出长远打算,摆脱这种时不时跳出来的、没完没了的贸易纠缠。
上半年中国光伏遭遇“十面埋伏”
今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是美自2011年11月以来第二次对我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事实上,美国并不是今年唯一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国家,查看今年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记录,真可以用“十面埋伏”来形容。澳大利亚、印度在随后也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在本月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二次“双反”初裁结果后几天,欧盟又指责中国光伏企业违反当初的价格承诺,要无条件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之前的终裁税率。
据《北京晨报》报道,虽然印度、澳大利亚反倾销对国内光伏企业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但业内人士担心,欧、美、印、澳的接连打击会引发包括巴西在内的更多市场纷纷效仿,致使光伏企业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董事长瞿晓铧就表示,美国此轮“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影响会比业内想象的大得多。整个行业刚从谷底爬出来,经受不起进一步的冲击。所以整个中国光伏行业应该共同行动起来,把新的贸易壁垒打掉,避免其从欧美向印度、澳洲蔓延。一旦贸易壁垒变成全球的,光伏行业就没有办法操作,也无法进步了。
阳光电源(15.670, 0.31, 2.02%)副总裁郑桂标也表示,他较为担心的是贸易保护未来不只是发生在光伏组件的产业链上,也会出现在包括逆变器在内的其他组件上,并且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内光伏企业占有率较高的市场重蹈欧美“双反”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