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洪瑞江博士表示:“经过23年的户外使用,这批组件依然显示很好的整体性能,衰减不大约6%。组件的外观缺陷主要是封装材料的老化和破损,单体电池片存在裂纹也是造成组件失效的关键隐患。”
他说:“电池出现裂纹,导致组件电流和填充因子严重降低。还有电池栅线断开,导致组件电压和功率降低;栅线脱落造成搭接,电池片破裂、崩边。随着硅片的进一步薄片化,太阳电池的质量应受到重视。”(如图二)
图二:减反膜脱落或变形的细栅线组件
过往的案例与经验尚摆在眼前,这几年电池片问题进一步凸显。以近两年引起人们关注的PID(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为例,可以说三年前的太阳电池都是不具有抗PID功能的,因为问题没有大面积暴露、年限也未达到,电站业主及投资商们并未察觉。然而,随着近两年问题的出现,人们才焕然大悟,应该要抗PID。
于是,检测机构对组件端从里到外进行考核,寻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结果发现都存在一定影响,其中电池片首当其冲,从而各大光伏制造公司开始研发抗PID电池片。
研发新功能的产品需要增加成本,但是眼下,
光伏电站项目都看重初始投资,一般而言现在的初始投资是7、8块,但是投资下去的电站所获得的收益率千差万别。
比如一家电站业主在电站招标过程中,如果在合同里指定选用电池必须为抗PID电池,按照行业技术标准,投标企业会给你提供对应电池。如果为了降低成本不注明,就把防PID这道工序减掉了,投标企业提供一般电池,这其中节省的成本是1.1元,但是有可能会使电站损失10%的发电量。当然,这个也需要看地形气候及具体项目所在地环境情况而定。
一位业内组件技术人员表示:“其实,以前的组件并没有这么多问题,这跟组件使用的材料质量有关。这几年光伏电站装机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因为降成本、赶工期的项目,粗制滥造,所以组件在户外还没有两年,就有相关问题暴露。”
“是的,有一些早年建成的电站已经运行30年,运行情况比这两年建成的电站还要好,这些光伏电站在欧洲和日本,包括我们以前中国的西部青海省,当时是外国厂商援建的,组件表现很好,衰减值不到10%。如果是真才实料建的电站,我们从7.1元加到8.2元,把保险系数都加上,系统效率提升三个点,我们的年度衰减每年是0.8%,25年衰减20%。然后我们的运营费用降低两个点,这样计算虽然初始投资贵了一块多,但是净现值折算下来是2.37元,我们的收益增长了100%,翻了一番。”晶澳副总裁曹博认为,如果我们衡量一座电站是去核算它的度电成本,整个系统、电站设计25年中它的净现值收益,不是单纯追求初始投资的最低化,最后的收益会有很好预期。追求初始投资最低化是舍本逐末,让我们产生高损失的一种现象。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日本销售人员向PV-Tech反馈:“电池片的成本占组件生产总成本的80%以上,其他的
原材料成本对总成本影响较小,因此,应尽量选用高品质的电池,从而降低原材料品质问题带来的后期风险。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光伏公司都把自己最好的组件卖到日本,因为人家看重品质,对于日本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需要运行25年的产品,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是他们觉得重要的方面,价格反倒是其次。”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