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此前出台的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甘肃省也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其中,包括通过承接和发展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改造提升和壮大传统产业、较大幅度提高就地消纳能力以及试行大用户直供等政策措施,来促进和解决新能源就地消纳和风光水火互补、调峰的问题。
在对外输送能力方面,据汪宁渤介绍,与甘肃新能源外送相关的主要有三个电网项目,750千伏的西北——新疆二通道、甘肃酒泉——湖南株洲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两个是直接受益的项目;而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则是间接有助于缓解甘肃新能源外送的矛盾。
“目前,甘肃酒泉——湖南株洲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预可研也已经完成。如果顺利的话,今年可能会开工。建成之后,能够支撑甘肃1000万千瓦风电以及四五百万千瓦光伏的并网需求。届时,甘肃电网对外输送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限电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企业投资热情不减
尽管面临“限电”等问题,但一些企业对在甘肃投资光伏电站的热情依然高涨。
今年2月28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300MW光伏电站项目在甘肃民勤县举行了开工仪式。
据兴业太阳能公告显示,该300兆瓦项目仅是其在当地大规模开发光伏电站的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为4.8亿千瓦时。
该公司宣称,已与甘肃民勤县政府签订了1.1GW太阳能电站战略开发意向协定,总体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五年,将带动相关投资约人民币100亿元。
吉电股份近日也发布公告称,其旗下子公司将投资建设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高崖子滩5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吉电股份表示,根据年利用小时数为1445.32小时测算,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9.66年,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9.34%,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5.37%。
而此前,阳光电源也已与甘肃省酒泉市、兰州市达成投资协议,将分别在两地建设49MW、50MW电站项目。阳光电源表示,酒泉49MW电站项目投资额约6.5亿元;兰州50MW项目在获得备案的前提下,计划在2014年5月开工,2014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
汪宁渤认为,对于包括甘肃在内的西北省份而言,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光照资源充足以及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可以建设光伏电站。“以甘肃为例,尽管存在‘限电’问题,但‘限电’后其发电利用小时还能够达到1400小时以上,仍然高于不限电的东南部地区的利用小时。今年情况还要稍好一点。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讲,这是可以接受的。”
在他看来,光伏发电的分布式利用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在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合格的屋顶资源很稀缺。因此,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在西部地区建设大型地面电站就是不得不做的选择。而在这种情况下,远距离、大规模外送将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必须要统筹规划、着力解决。
“我们有过一个简单的测算,假如把‘鸟巢’屋顶上全部铺满电池板,其装机规模也达不到1万千瓦,而全国又有多少像鸟巢整体面积这么大的屋顶资源呢?因此,如果想尽快的发展光伏发电,靠分布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汪宁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