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范围内的植被一直在扩大。然而,约20年前,这一趋势停止了。自那之后,全球超过一半的植被都出现了“褐化”趋势,或者说植物生长减缓。
气候记录显示,这些减缓与一项名为饱和蒸汽压亏缺的衡量标准有关,该标准指的是空气中实际水分含量与饱和时水分含量之间的差值。高差值有时被称为大气干旱。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半数以上的植被出现了日益严峻的增长赤字。气候模型显示,随着全球变暖,饱和蒸汽压亏缺的情况可能会继续加剧,这种模式“可能会对植物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对于蒸气压相关结论,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认为,植物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生长将更快,因此否定全球变暖对生态的影响。事实上,大气湿度只是未来可能影响全球植被的众多因素之一。
气候科学家解释称,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确实对植物有益,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因素,植物还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其他影响,包括气温上升、天气类型变化、水供应量变化等等。总体而言,对于大部分植被来说,气候变化已经构成了净负面影响,而这些影响所造成的恶性后果已经显现。
与此同时,恶性循环的情况正在发生。植物生长缓慢影响气候变化的速度,森林和其它植被是重要的碳汇途径,它们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吸走并存储起来,植物生长放缓则意味着碳存储减少,这会加剧全球变暖,陷入恶性循环。
根据英国气象局今年2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2019年至2023年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高出1.03摄氏度至1.57摄氏度。这一增长使其处于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度或以上。
全球不仅是环境在改变,包括生物生命体也一样,都会受到气候的变化而逐步减少,甚至是走向灭绝的可能,人类也会伴随到全球变暖推动下的极端自然灾难而受到影响。
在全球变暖的驱动下,面临的极端气候现象也会越来越多。科学报告指出,由于全球气温上升,气候学家也注意到极端干旱威胁着人们获得饮用水。全球变暖也是推动厄尔尼诺的主要因素,海洋温度越高,厄尔尼诺现象也表现越强,对此造成的生态灾害影响不可忽视。
气候变化的后果还难以被精准预测。人类能做的,除了加强研究,就是携手行动,将全球变暖控制在可被接受的程度。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弃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为实现气候变化目标而作出的最多的选择,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