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屋顶难找”已成为分布式光伏开发商的最大掣肘。这种问题的主因,是屋顶所有者觉得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
来自河北英利集团的开发商人士称,目前度电0.42元的补贴,实质上还是有些低,因此开发商只能给业主提供一成至两成的用电折扣,“再多,我们就没有盈利空间了。但对业主而言,这样的电费折扣还是缺乏足够吸引力”。
利益诱惑不足,让开发商的项目经理费尽口舌,却仍无法说服业主接受分布式光伏,一些业主考虑的是,“每年只省几十万元的电费,却必须承担造成厂房损坏等风险,不太划算!”
中节能绿洲曾在北京顺义分布式光伏示范园区内,和北汽集团洽谈合作事宜,但最终不了了之。北汽给出的理由让其哭笑不得:光伏发电可能导致电压不稳,影响汽车电镀笔的工作。
分布式光伏开发商通常会租用工商企业的厂房屋顶,投资期长达20年。此间,若工商企业出现破产倒闭或搬迁,开发商将蒙受巨大损失:届时他们只能将这些分布式电站并入大电网,按照新政,这样不能再领取0.42元的度电补贴。
若不能自发自用,并网问题又成为潜在隐患。多数分布式光伏开发商认为,现在分布式光伏尚未大规模发展,问题还未暴露。虽然国家电网一再承诺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给予支持和便利,但以往的经验让他们对此持怀疑态度,“毕竟你动了人家的奶酪,一旦大规模发展,这方面肯定要出问题。”
如何纠偏
与分布式光伏的步履维艰相比,光伏地面电站投资却在新政推出后异常火爆,组件市场上“一票难求”。这归功于西部荒漠光伏电站的抢装潮——开发商希望在今年底前完工,搭上度电电价1元的末班车。
按新政要求,明年建成的地面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将降至0.9元/千瓦时。但以西部的光照条件计算,其利润依然可观。
国网能源研究院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称,地面电站火爆、分布式冷清的局面并不科学,“长距离输送可再生能源的模式,并不符合成本效率原则”,应该就近使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取代其他发电类型。
吴新雄认同上述观点。其近期专门针对分布式光伏发表了讲话,再次强调了发展分布式光伏的重大意义,“与西部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用同样的补贴资金,能够在东部多支持30%至50%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吴宣称,今后光伏发展的重点将是工商企业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
但是,国家能源局局长无法左右市场参与者的投资选择,亏本生意无人去做。分布式光伏,因为体量小、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其吸引力注定不如大型地面电站。若政策再不加以倾斜和保障,国家能源局的宏大规划将沦为一纸空谈。
在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还是补贴政策。自发自用度电0.42元的补贴,被投资者认为“不能激发投资热情”。国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员抱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出台这一补贴标准的依据并不清晰,决策明显存在偏差,导致分布式光伏投资冷淡、进展困难。
上述官员建议,应该按地区光照条件不同,采取竞争性的方式,来确定分布式光伏的补贴价格,而不是一刀切。
天合光能(NYSE:TSL)董事长高纪凡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亦表示,西部光照强,但没厂房屋顶;东部有厂房屋顶,但光照弱。各地光照条件不同,但补贴标准一样,这很不科学,会导致分布式光伏不能在任何地方发展起来。
高纪凡认为,东部地区屋顶资源丰富,且是负荷中心,应是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其投资回报率明显不如西部,因此政策应该适当倾斜,提升补贴标准。而西部地区煤电风电充足,光伏地面电站也建了很多,没有必要再发展分布式光伏,应削减该地区的分布式光伏补贴额度。“政策有收有放,才能起到预期效果,而不是一刀切。”
多位开发商人士亦表示,如果东部地区补贴能够适当提高,开发商和业主谈判的空间就会加大,业主会更容易接受分布式光伏。
除了补贴,解决融资难题,应是另一纠偏重点。目前除国开行外,其他商业银行都对分布式采取观望态度。
孟宪淦透露称,本月国家能源局将推出最新的光伏扶持政策,将明确使得项目备案制的相关流程到位,明确申报补贴流程,明确电网企业足额按时发放补贴。同时,将明确明年的分布式光伏装机目标,并将这一指导性指标分配到县一级能源主管部门。
对上述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已提出诸多批评。他们认为,要实现该宏伟蓝图,仅在明确流程、发放补贴等问题上做文章,不过是隔靴搔痒。补贴和融资问题不解决,分布式光伏难言发展,部分开发商甚至建言,希望发改委和能源局领导能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