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难为光伏“松绑”
疗伤中的中国光伏业渐显复苏之势,但业内人士提醒,中小企业重新开工,对市场来说,是弊大于利,对行业整合并非好事,可能造成行业秩序的再次破坏。
事实上,企业急切复工的背后,依然是“库存”高企的巨大产能,产能过剩仍是光伏行业头顶上的一片乌云,短期内很难消释,更难为步履维艰的光伏业“松绑”。
据中投顾问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率在40%-45%,为消化库存,光伏电站的成立速度加快,目前还出现了光伏电站过剩的苗头。
另外,光伏电池、多晶硅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7%和35%,远低于75%的标准线,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加剧。
笼罩在产能过剩的阴霾之下,企业难以迈开步伐,也渐添不少“硬伤”。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国内的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计利润,一再压低价格,一些企业的项目报价比正常水平低15%左右,这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也很难保证工程质量,甚至出现不专业的“民工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处在恶性循环链条上,企业难以为继,而面临破产的企业终究受“资金”之困,资金链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方面,企业“缺钱”受制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贷。陈刚表示,在市场没有完全好转的情况下,银行全面收贷,民营中小企业根本得不到银行贷款,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另一方面,因订单不足、利润下降等,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江浙等重点监测地区的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5%,这意味着企业已基本无资金可用,如再无订单,企业将无法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