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前国内光伏产业还面临哪些问题?
苗连生:主要是资金问题,当前光伏行业普遍资金链紧张。欧美双反、产能过剩、企业亏损成为光伏产业在金融市场重获投资信心的障碍所在,商业银行对光伏企业普遍采取金融收紧的政策造成部分光伏企业资金链紧张。今年4月,英利和国家开发银行搞了一个战略合作签约,专门支持我们开发光伏电站、长期授信、滚动式发展,这对我们帮助很大。
治理公司先学习国内外形势
记者:每一次市场变化,您是如何进行预判的?
苗连生:我每次判断都是通过大规模的信息分析、深入的市场调查才做出的。市场经济没人能变成神,都得靠科学的市场分析。2011年之前,我的市场调研都是放在欧美等国外市场,从2011年开始,我开始重点关注国内市场的发展,对国内市场的考察差不多是日夜兼程,我曾有半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跑8个城市的纪录。7月份我有22天在出差。我认为,公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与国家一致,要成为具备综合指挥能力的人,首先要不断关注、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公司战略,知道中国的大战略及制定这个战略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再明确自己要在这个战略下干什么。中国经济过去是外向型的,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能源分配格局,导致出口严重受阻,所以国家要转型,通过转型来拉动内需。但国内市场的启动需要经历培育、成熟、发展等阶段,需要时间,这需要我们自己一方面苦练内功,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我们希望两年后进入国内下游发电前两名,全球除欧美市场,在新兴市场的综合指数要进入前十名。
记者:对一般企业来说,应对经营危机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裁员和减薪,对此,您怎么看?
苗连生:2011-2013年,整个行业全在亏损,英利也不例外,但我们坚持不裁员、不减薪、不停产,可以说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可以想象,如果2012年公司停产了,一方面给政府造成很大压力,影响到2万多个家庭,10多万人的生计,更打击银行对光伏的信心,会对整个光伏行业造成致命打击。英利两次面对危机时做到了不减员不降薪,一次是在2008年到2009年,还有就是这一次。这次比上次的情况还要惨,我们不但没降薪,还普遍调涨了一大批,虽然付出很大成本,但稳定了员工的思想,增长了他们的士气和归属感,使他们对企业的信心越来越强,也增加了企业拓展市场的战斗力和面对危机的抗击打能力,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