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499MW的协议标的,海润光伏、顺风投资双方将其以上述标准划分为三类,并约定以三类合作模式展开。
首先,针对第一类项目(20MW项目),顺风投资将收购项目公司95%的股权;针对第二类项目(210MW项目),顺风投资同样将收购项目公司95%的股权。而海润光伏则做出了210MW项目在本协议签署后八个月内,取得所在地省级发改委的核准批文,达到开工状态的“承诺”;针对第三类项目(269MW项目),海润光伏将负责一切后续开发工作(取得所在地省级发改委的核准批文,使项目达到开工状态等),而顺风投资则将负责支付开发费用、提供相关文件等。
此外,对于第二类、第三类项目(合计479MW光伏电站项目),海润光伏和顺风投资间还签订了《项目EPC合作协议》。根据海润光伏在公告中披露的《项目EPC合作协议》主要条款,各项目EPC总包工程,将由海润光伏全资子公司江阴海润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依约履行。
记者注意到,在顺风投资对海润光伏已设、待设项目公司的收购中,持股比例均为顺风投资占95%,海润光伏占5%。未来,相关项目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它们将不再被列入海润光伏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公告显示,这一总规模达479MW的合作项目,涉及约41.9亿元资金。而就在协议签署之日起的9个工作日内,顺风投资将先行向海润光伏支付协议定金2.1亿元。
仅从合作模式和金额来看,上述合同显然对海润光伏构成利好。但合作方的实力难以让人放心。资料显示,合作方顺风投资的大股东是港股上市公司顺风光电。但顺风光电2012年的净利润是亏损的,而不是海润光伏披露的盈利。
海润光伏公告中披露的顺风光电2012年净利润是(271336000)元,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打上括号。在顺风光电2012年年报中,的确也是这么披露的,但该报告中打了括号的数据表示“亏损”。也就是说,顺丰光电2012年净利润是亏损逾2.71亿元,并不是海润光伏公告中显示的“盈利”。
资料显示,顺风光电是2011年7月登陆港交所的,随后股价一路跌至最低0.158港元/股。但今年以来,其股价出现大幅上涨,目前为1.28港元/股,对应15.6亿股的总股本的总市值不到2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仅为海润光伏67.37亿元总市值的24%。
顺风光电本身就是一家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销售的企业。和大多数光伏组件企业一样,近年来顺风光电也进军了光伏发电业。但是,随着海外光伏市场的不景气,国内光伏企业普遍面临库存压力大等难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