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博弈筹码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份初裁结果另有玄机。
初裁认定,自美国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53.3%-57%,自韩国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2.4%-48.7%。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多晶硅企业的反倾销税率远高于韩国企业,而占据国内多晶硅市场份额约30%的韩国OCI理应属于重点的制裁对象,征收更高税率,但它仅面临2.4%的最低反倾销税。“2.4%的税率对韩国OCI根本没有影响,倾销还将继续,甚至还有可能趁其他企业被制裁时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多晶硅“双反”调查的另一对象,欧盟不在此次初裁范围之内。据统计,今年1-5月,我国进口多晶硅累计达3.4万吨,其中从韩国进口8150吨,从德国进口1万吨,从美国进口1.15万吨。欧盟尤其是德国已经成为我国多晶硅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地。有知情人士称:“对欧盟多晶硅的反倾销调查仍在调查期内,还有一些后期程序未完成。”
“之所以有这样的初裁结果,有可能是因为"双反"博弈。”一位多晶硅资深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美国已经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惩罚税率,对美国征收较高反倾销税,一则加以反制,同时也是警示正在进行谈判博弈的欧盟;对韩国,则是因为韩国并没有参与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围攻;对欧盟暂不公布结果,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逼迫欧盟在8月份公布的仲裁结果中妥协。”
6月4日,欧盟初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若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税率将升至47.6%。距离谈判窗口关闭,只有十几天。据了解,目前中欧双方仍在价格这一核心问题上僵持,中欧之间价格的分歧已经从早先的每瓦0.15欧元缩小到0.05欧元。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只有0.05欧元,但这就是中国光伏企业能否保本的生死线。”
“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取消或者大幅降低"双反"惩罚税率,那么中国对欧多晶硅"双反"也将网开一面。”谢晨表示,“互相妥协的可能性相当大。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税率不一定会取消,但很有可能定一个比较低的最终税率,中国对欧多晶硅反倾销税率则有可能取消或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