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任陈惠清告诉记者,最终谈判的价格控制水平不对外公布,而出口数量的配额如何在国内企业中分配,还在研究阶段,不便透露。但是,大多数企业对此是满意的,通过这样的贸易安排,企业能保持合理的出口份额。总体来说,中国还能保持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
一旦有了出口数量的限制,国内企业如何“分享”和“争夺”这为数不多的出口资源?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在此方案下,企业间将出现更激烈的竞争,大厂对欧出货的下滑有限,但小厂将会出让更多的市场份额。
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业务部副总经理梁俊民担忧地说,一旦给定了配额,国内的企业可能会为之“打架”,结果很可能就是大企业得到绝大部分蛋糕,没有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没有配额,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很难维持生存,欧洲市场还是得放弃。
光伏行业未来加速整合
在经历了产能过剩、贸易制裁、倒闭破产等漫长的“寒冬”之后,国内光伏业近期迎来了不少利好消息。
7月15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就并网、电量收购、补贴等政策逐一细化,为分布式光伏项目、电站投资开发提供了多重保障。
7月24日,中国开始对美韩的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增加国内不少多晶硅企业的市场信心,也为中欧的光伏谈判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为此次中欧谈判达成承诺增加了筹码。
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发表声明,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
但有业内人士提醒,在产能过剩没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光伏产业还将在较长一定时期内处于加速洗牌和行业调整阶段。
“现在国内需求已经无法消化中国的光伏产能,未来10-20年内,产能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总体产能将缩减,最终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未来的市场格局会是,上游多晶硅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形成5-6个多晶硅集团,中小企业淘汰;中游形成4-5个电池组件集团;而下游将有数量相对多的光伏电站建设、设计和运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