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非光伏企业跻身投资光伏电站的行列。7月初,松辽汽车就宣布将收购阿克苏舒奇蒙光伏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和新建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而一个月前,江苏旷达也宣布涉足新能源,试水光伏电站。对政府扶持政策的预期及光伏“国六条”“国八条”的出炉,让投资光伏电站颇受关注。对于光伏企业来说,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记者:对于非光伏企业进军光伏电站领域,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优太新能源(Upsolar)副总经理刘鹏:我们认为,光伏行业的兴衰,一方面取决于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一方面取决于参与这个行业的资本态度。非光伏企业的做法,有资本层面的举动,毕竟光伏低谷期的融资并购成本很有吸引力,也有对行业的认可和想法。因此,利大于弊。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近期逐步升温的扶持政策落地,特别是超预期的光伏“国六条”出炉后,电站开发的投资收益率不确定性逐步化解。由此,光伏企业包括非光伏企业都纷纷将目光抛向国内电站项目,以期获得稳定回报。这是利好的现象,市场只有有人和有资本参与,产业市场化和资本化了,才能形成成熟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欧美很多电站的开发者和投资者绝大多数是非光伏企业,有基金、保险(放心保)以及其他领域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好了它稳定的投资收益率。
记者:光伏“国六条”中,给予资金支持保障和电量全额收购等条款远超市场预期。这些扶持措施看似将解决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不确定的问题,你认为现阶段相关政策是否已逐渐明朗?公司是否也将加大电站项目的投资?
优太新能源(Upsolar)副总经理刘鹏:政策对于价格层面,经过几个回合的沟通与调整,应该没有大的变动。对于政策的执行层面,还存在一定的不明确。即收购方的出资主体是财政部制定机构,还是由电力公司买单;收购的回款时间期限;对于自发自用企业的财税政策也不明确。这些执行层面的问题确实决定企业真正下决心的关键。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政策是逐渐明朗也逐渐清晰,国家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决心是很明确和坚定的。现阶段的关键问题还是政策的“落地”,及它的贯彻性和连贯性。最简单的举个例子,你有一个电站项目,需要向银行贷款,银行决定是否放贷给你,就看2样东西,第一,财务模型,你是否能盈利,盈利速度;第二,评估风险。有个明确的政策,你能够计算给他看你的投资回报;后者的风险就要涉及政策能否如预期的到位执行,是否有打折扣或遥遥无期的拖延,是否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25年中可能发生哪些影响收益率的变因,如何应对等等。所以说政策已明朗,但配套细则要完善,让政策操作性更强。至于晶科是否会加大电站投资,这仍然要看各个项目,要进行精确和谨慎计算评估。
记者:非光伏企业涉足新能源领域,上述案例中企业都选择了收购光伏电站项目及相关公司,已并网项目可以让这些企业降低风险。而卖电站似乎成为部分光伏企业的“新财路”。贵司对这类商业模式怎么看?相对于传统的电站投资,回报周期长,公司是否会考虑卖电站这种盈利方式?
优太新能源(Upsolar)副总经理刘鹏:电站的收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电量的衡量标准,目前,没有一个专业机构敢于对发电量负责。而稳定可靠的发电量指标是决定项目现金流的主要依据。在没有这个数据支持的背景下,电站的估值只是纸上谈兵。更何况一个电站所处地区的消纳问题,也不可轻视。总之,目前国内西部电站还很少具备可衡量,可转让,可抵押的资产性质,因此,我们对这种投资保持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