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能源领域后,与黄鸣相似,刘汉元以全国政协常委身份不断为行业鼓与呼,建言政策扶持。他在2008年全国两会上的提案:《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构建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体系》还在2012年11月6日被评为优秀提案。
在行业形势最好时候进入,很快经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欧“双反”的一系列冲击,刘汉元对行业依然充满信心,决意将这场能源革命进行到底。
面对记者提问,刘汉元回答:“大方向没变,也许未来一段时间大家会看到更大的动作,方向没变,只是节奏有所改变。”
刘汉元的革命信心究竟来自何方?通威的新能源布局又将做出什么调整?
技术基因
1981年,当来自四川眉山小城的刘汉元在中专院校——四川水产学校毕业时,只有17岁。
在当时的中国,一年中能吃到一次鱼简直像过节一样,据刘汉元回忆,在1983年春节期间,成都市场上猪肉一斤0.99元,鲤鱼却卖到12~13元一斤。
毕业后,刘汉元在眉山水电局当水产技术员,常年走乡串户宣讲农业渔业技术。他用学到的技术指导着一个个养鱼万元户,自己却只挣每月38.5元的工资。渐渐地,刘汉元产生了自己养鱼的想法。
报纸上,德国和日本自动化的养鱼装置甚至可以达到1立方米水体每年500公斤到1吨产量的消息更刺激了他。从水流考察、网箱材料、饲料配制到科研资金一个个问题的突破,刘汉元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大获成功,折合亩产2.53万斤,创造了四川养鱼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该项目获当年四川省水产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