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日前有媒体报道,富士康欲谋转型,几百亿资金投入广西筹划光伏,更有意拉拢阿里巴巴谋划一盘更大的光伏棋局。鉴于富士康的多次跳票,本文无意验证此消息的真伪,着重分析此战略的可行性及有可能对后市影响。
富士康+阿里巴巴+?
富士康的分析,基于以下几点:
(1)富士康国际一季度的毛利是5.46%,净利是1%,代工优势不言而喻。鸿海精密2012年全球500强排名43,营收1175亿美元,利润28亿美元。而2012全球最大的组件出货企业的营业额,仅仅和其利润基本相当。
(2)早在08-09年,上一波光伏小低潮时,富士康就有意切入光伏制造领域,而受限当时的技术条件还很不成熟,一直到2011年都还处于观望状态。而现在,技术流派初步定型,未来降本路线相对清晰可见,而当前主流在产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成本在未来两三年内下降幅度有限。已经具备稳定投资的先决条件。
(3)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人才,毕竟从多晶硅生产,拉晶,铸锭,开方,切片,电池,组件的众多生产环节对人的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不是培训一两天就能组装苹果手机的那种产线,而成百上千家倒闭的光伏企业为其准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说通俗一点,现在是抄底人才的最佳时机。
但是,管理人员能不能压阵技术人员,这将是关键,最好是技术出身的做管理。
(4)这个星球有着一年打造30GW光伏产能产线的能力,在前期工作准备完毕条件下,9个月完工10GW不在话下,再加3个月的达产爬坡,考虑到中国分布式光伏的启动时间差,这个时间刚刚好。
而经过概算后,从新打造一条年产10GW的从石头到组件,到光伏系统的生产线,其投资总额将不超过300亿人民币,光生产成本中折旧一部份就能比一年多以前的产线省去一半。正常的企业投资,本四贷六,资本金在100亿左右既可。即便银行不放贷款,富士康自身也有这个资金实力。